对死者的哀悼词(精选15篇)
对死者的哀悼词 第1篇
哀祭文是人们用于哀悼与祭奠的文体。
哀祭文也叫“悼词”、“祭文”、“诔文”、“哀辞”等。
一、悼词
悼词分为宣读体悼词和书面体悼词。
宣读体悼词用于一定的祭奠活动,要在一定场合宣读;书面体悼词用于普通礼节性的书面哀悼,不一定要求宣读。
按悼词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记叙式、议论式和抒情式三类,其中以记叙式悼词最为多见。
1、记叙式悼词。
以记叙死者的生平业绩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议论。
通常的宣读体悼词往往采用这种形式。
2、议论式悼词。
以议论死者对社会的贡献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叙事。
它常见于书面体的哀悼文章。
3、抒情式悼词。
以抒发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为主,并适当结合叙事或议论。
例文:
某某同志生平介绍
某某同志是某市某单位职工,中国共产党党员,因病无效,于某年某月某日下午n时n分在某医院不幸逝世,终年n岁。
某某同志某年某月某日出生于某市,某年某月参加工作,某年某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某年某月参加工作,某年某月任某职务,某年某月兼任某职务。
某某同志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他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勤奋踏实、吃苦耐劳,重活累活抢着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在担任某职务期间,他加强管理,经常深入一线,主动做好服务,积极做好后勤保障;他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勤俭持家,对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对职工求助热情,在一些重大或突击性的任务中总能见到他的身影。
从中层职务退下来后,他积极帮助和扶持年轻同志,并仍然忙碌在后勤工作第一线;他为人正直、热情、直爽,团结同志,乐以助人,他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为某单位的某项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先后多次被评先进工作者。
某某同志的一生,是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一生,某某同志的逝世,使某市某单位失去了一位好职工,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某某同志,并对某某同志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某某同志与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答谢词
答谢词是指在追悼会上,逝者的亲属对逝者表达哀思和怀念,对前来参加追悼会的领导和亲朋好友表示感谢的专用文体,一般由长子代表全家宣读。
答谢词以感谢对象为文头称呼;首先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多为逝者生前所在单位的领导和整个家庭的亲戚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然后简单回顾逝者的生平业绩,并真诚表达家人的无限怀念之情和继承遗志、不断进取的积极主题;最后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
对死者的哀悼词 第2篇
XX和XX的走,对我们伤害都很大,我们彼此心里肯定都非常难受.我们失去了年少时候最好的伙伴。
TCM他们的学习用功是我们的好榜样,。
伤春悲秋,一梦三年。
似繁华云烟,颓然消散。
似花开易败,往日浮现。
忆往日今夕,幸福耍玩。
透伤情于词,痛过默然。
然离别思绪。
对死者的哀悼词 第3篇
关键词:探索,象征,荒诞,黑暗真实,明亮面具
《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中, 刘树纲运用新的戏剧表现手法描述了一个服装设计师叶肖肖在公共汽车上为了制止流氓偷窃, 身中七刀, 奉献出年轻的生命, 然而周围人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冷眼旁观, 死后叶肖肖的灵魂对这些人进行一系列访问的故事。这部剧作之所以能成为80年代的探索剧代表作之一, 在于主题的揭示没有停留在表面, 而是触及人的灵魂。人物一黑一明彼此对立又交接的关系彰显着一真一假, 突显黑暗中真实与明亮中面具的较量。
《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塑造了叶肖肖这个英雄人物, 这个英雄人物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 他有着普通人的缺陷:仅仅是一个服装设计师, 一生从没做过一回主角;缺乏自信, 从未对心上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公共汽车上的英勇作为, 也并非英雄智斗歹徒的画面, 而是出于弱势中善良之人面对自己困境一种无奈的呐喊。周围人一开始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但当歹徒拿出匕首之时全然拥在一个角落屏息无声, 因此是与周围众人反应的比对将这个普通人转为了一个英雄的身份。肖肖行为身在明处, 观众处在车身“阴影”处, 细细咀嚼饶有意味。
剧情发展, 死后的肖肖开始了一场对这些旁观者的内心访问, 细细观摩他们的想法, 不难发现这些旁观者都有自己所谓情非得已的理由:“处长是为了女儿”、“妻子怕丈夫出事吃亏, 丈夫挂念两串糖葫芦”、“哥哥为了保护自己的五千块钱, 妹妹为了保护二十只小生命”……这些五彩缤纷的理由价值竟然会高于一个人的生命, 令观众唏嘘不已。人们借着面具生活在我们这个明亮的世界上, 面具下真实的想法却被掩藏在看不见光亮的地方, 一旦摘下面具, 人们就会变得手无足措。
“戏剧可以反映人类经验的任何方面, 因此任何活的形式都有道理, 任何形式在戏剧表现中也都具有潜在的价值。”[1]基于更好地表达“真实处于黑暗, 面具隐于明亮”的主题, 舞台表现形式着实是花了不少心思。除表演之外, 引进歌唱、舞蹈;除角色外, 引进歌队、鼓手;除服装造型外, 引进画幕、面具;除扮演角色外, 演员还充当道具……[2]不同的舞台形式使得剧情发展深入更富层次。
在此就不同情境下面具的转变以及鼓手两个方面作详细分析。歌队演员配合不同剧情相应佩戴各色面具, 如处长、扒手、丈夫、妻子等等, 使得舞台演出异常便捷, 剧情转换自由顺畅。面具的转换佩戴揭露出不同人物隐藏于内心的思想情感, 一层层剥离出外化展示给观众。剧作另外一处亮点便是鼓手。鼓手设计的身份却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 将“鼓点”作为他的传声筒, 参与剧情发展表明自己立场, 给予最真实和最人性的反应。
剧作就整体风格是借鉴西方荒诞派思想将真实灵魂和虚假面具这一意蕴扩大化。剧尾肖肖追悼会, 人已死, 灵魂走访也接近尾端, 生前没有得到的一些荣耀、金钱和尊重此刻被以冠之, 荒诞至极。荒诞剧虽有着不可思议的剧情, 然都在摸索一种永恒的真理。剧尾“人们昂首倾听——仿佛空中传来永恒的鼓声”, “永恒的鼓声”是对于肖肖善良灵魂的永恒追赞。在荒诞色彩达到最极致部分, 剧作者确立了自己立场, 同情像肖肖这类阳光下明亮真实的灵魂, 即使最后多少是有些悲壮, 可是如那一抹钟声带给人的心灵却是永恒的撞击和反思。
刘树纲曾说:“《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这个题材我酝酿了很久。这也许是个多少带有点荒诞色彩的戏, 哪怕它是在各种东西的边缘上。它有一支多功能的歌队, 用说唱、歌舞来串联全剧, 并由他们来检场、变换环境、组成各种虚拟的景物和道具。更重要的是, 他们还需要随时走出歌乐队, 变换十分精巧的不同面具, 扮演各种各样的剧中人物。”[3]这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以深刻的内涵、人物面具转换对比、荒诞色彩极尽浓重的特质在现代戏剧中占有一席之位, 进入观众内心深度的思考空间。
参考文献
[1]彼得·布鲁克.敞开的门——关于戏剧表演[M].北京:新星出版社, 2007.
[2]雷达.中国新时期戏剧研究资料[A].熊源伟.深层的开掘, 诗化的追求[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
老人仙逝的哀悼词 第4篇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小王同志。
小王同志身患重疾,经多方救治无效,在与病魔进行了10个多月顽强抗争后,于20xx年9月12日11时不幸去世,时年39岁,对小王同志的英年早逝,我们万分悲痛,在此,向其亲属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并致以深切慰问。
小王同志籍贯为河南平顶山鲁山县,出生于1974年12月23日,他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一直勤于思考、成绩优秀,在部队期间刻苦训练,积极进步,成长为一名合格党员。1992年复原后分配至我公司参加工作,在化工四厂、化工五厂工作期间,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自己的技术、心血和汗水为单位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更是伟大的、不可或缺的,无愧于党员的本色!
小王同志患病期间,他的舅母、姨妈、姐姐及其他亲人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的同事给了他细心的护理和诚挚的帮助,他的领导给了他高度的重视和周到的安排。我们相信小王同志领会到了这份真挚、这份情怀,他的离去时平静的、安详的。
世上最悲痛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小王的离去使父亲失去了好儿子,孩子失去了好父亲,同事失去了好朋友!这份痛是刻骨铭心的痛,但人死不能复生,希望大家节哀顺便。只有活着的亲人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是对逝者的最大安慰!最好纪念!
亲人逝去哀悼词 第5篇
童年时候,家大业大,兄长上学,弟弟上学,只有自己留在家里干活,未能走进学房门一天,侍候父母,分担家务,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但他温恭知礼,德厚仁爱,睦邻友亲,宽严有度,。青年时候,更是操劳,所有的繁重劳动几乎他一个人承担,兄弟妯娌有时口角发生,但他总是一声不吭,用繁重的劳动来使自己消气,使得家庭和睦。解放后,身强力壮的他更是家中的顶梁大柱,听从父命到尧街吆车拉煤赚取工分维持家里生计,大包干后到现在30多年,他依然任劳任怨不停的劳动,一生的辛劳使他驼背弯腰,及早的拄上了拐杖,就在他去逝的前一天,他还没有放下手中的劳动。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们,哪怕是有一分钱都要给孙子们,自己舍不得花。 父亲的勤劳与俭朴有口皆碑。父亲是闲不住的人,勤劳的品德已深入骨髓,父亲对生活很容易满足,一顿饱饭不管硬不管烂不管好不管差都能使他的嘴角浮起幸福的微笑,正是受他的这种知足精神的影响,早年生活的拮据并没有打倒我们,在经济贫困的年代,我们还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
近一两年的父亲很少说话,经常沉默寡言。只是用一双眼睛看着我们,眼里充满了泪水,直到今天,我们才明白了父亲的眼睛,深知父亲不忍离开人间撂不下我们这些儿女子孙!
睹物思亲,音容难寻,两界永隔。儿女心知,今生父子缘断,,唯有一愿,跪拜先父灵前曰:我父九泉有知,儿女肝肠寸断,只有盼梦中相见,再聆听慈父诲言!万不可驾鹤西去,从此对儿不问不管!天国人间,纵隔万里千山,也只咫尺眼前,人间难见,但梦中不得不见!更盼来生有缘,重续父子天伦!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返哺之情,何况人乎?儿不孝,未能在炕边朝夕伺候,空留孝心,痛心疾首!如今纸钱纷飞,吾父何在?悔,生前未能好好孝顺。痛,生前未能朝夕陪伴。此时儿哽咽难耐,眼泪奔涌而出,数次失声,真想大声疾呼吾父安在?
父恩如山,父恩如海,父恩儿当何时报?呜呼!为人子者悔伤,大地不晓,身为后者悲怆,苍天难知。想如今难睹家父音容,不尽为子孝道,空余愧恨!欲想念只有闭上眼睛思念,真是孝顺不及时,想孝父难留呀。
纸短情长,笔拙意远,不尽家父滴水之恩,万千泪水难报家父养育之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儿欲孝而亲不待。而今父去黄泉路,从此生死两茫茫,纸钱八斗燃灵前,哭断肝肠也枉然!这辈子做你的儿女还没有做够,下辈子但愿你还做我我们的父亲……
安息吧,恩重如山的父亲!爹呀 !您走吧!一路走好!
如何写哀悼词 第6篇
如《在宋庆龄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二)正文 悼词的正文通常由开头、中段、结尾三部分构成。
1.开头 以沉痛的心情说明召开或参加此次追悼会的目的,尽可能全面而准确地说明死者的职务、职称和称呼,以示尊崇,要注意这些称呼之间的`先后排列顺序。
接着简要地概述死者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原因与世长辞,以及所享年龄等。
2.中段 承接开头、缅怀死者。
这是悼词的主体部分。
该部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
一是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即对死者的籍贯、学历以及生平业绩进行集中介绍,应突出死者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二是对死者的思想、精神、作风、品质、修养等作出综合的评价,介绍其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如鼓舞、激励了青年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等。
该部分的介绍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介绍;也可先具体地介绍,再概括地总结。
3.结尾 主要写明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及如何向死者学习、继承其未竟的事业、化悲痛为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等内容。
最后要写上“永垂不朽”、“精神长存”或“安息吧 ”之类的话。
悼词的结尾要积极向上,不应该是消极的。
所以最后的结尾尽量不用“安息吧”这句话。
因为“安息吧”是西方天主教为死者举行仪式时用的一句话,这里面含有人生在世是痛苦的,只有死后才能幸福的消极思想。
(三)落款 悼词一般在开头就已介绍了参加追悼会的人员情况,所以悼词的最后落款一般只署上成文的日期即可。
写悼词要注意的问题【2】
(1)明确写悼词的目的是主要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歌颂死者生前在革命或建设中的功绩,让人们从中学习死者好的思想作风,继承死者的遗志。
但是这种歌颂是严肃的,不夸大,不粉饰,要根据事实,作出合理的评价。
(2)要化悲痛为力量。
有的死者生前为党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他们的美德会时时触动人们的心灵,悼词应勉励生者节哀奋进。
对死者的哀悼词 第7篇
1 形象的塑造
1.1 主人公加布里埃尔
在创作《死者》这部作品时,乔伊斯二十出头,已取得语言学学士学位,可谓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而他也正是以自己的模样为模板对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相貌进行了塑造:“他二十五六的年岁,身材高大而壮实。颧骨微微隆起,泛着健康的晕泽。脸上的胡须总是刮得干干净净,高挑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眼神总是那样犀利而敏锐。他的黑发梳成了中分,并整齐的梳向脑后,发稍微微卷曲。”[1]163这是一幅近乎完美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俊朗中流露出博学和睿智,从中读者也仿佛看到了踌躇满志的青年乔伊斯。而加布里埃尔在圣诞晚宴前的那段辞藻华丽激情飞扬的祝词也不能不说是作家对自己深厚文学造诣和语言功底的一场自我展示。此外,乔依斯曾为站在英国立场上的都柏林《每日快报》写书评,而这一经历也被他完整的移植在了小说主人公的身上。
1.2 主人公周围的人们
除了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乔伊斯还生动的塑造了一系列其他人物,而这些人物的原型都生活在乔伊斯的周围。
乔伊斯的妻子劳拉·巴拉克在故乡高耳维有过一个初恋情人马修·彼得金,两人爱得很深。不幸的是彼得金得了肺结核,一病不起。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身体极其虚弱的彼得金溜出家门,来到巴拉克的窗下为她歌唱。而这也成了这个年轻人的绝唱———被大雨淋透的彼得金病情恶化,几天后就去世了。[2]123乔伊斯在构思小说《死者》结尾的时候将妻子的这一插曲寓于其中,并对当年妻子与自己的情人雨夜相见的动人场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描绘:“在我离开修女岛的前一天晚上,我正在奶奶家里收拾行李。突然我听见窗户被石子之类东西敲击的声音。我往外看,雨水灌在窗户玻璃上,模模糊糊什么也看不到,我跑下楼,来到房后的花园,看见花园的那头正立着一个人,浑身发抖。我一眼认出就是他,那个可怜的人。”[1]187-188
乔伊斯还将自己的姨妈凯特、茱莉亚和表妹玛丽·简的形象以近乎“对号入座“的形式搬到了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两位姨妈卡拉南夫人、莱昂斯夫人以及表妹玛丽·埃伦的身上:她们不仅性格相似———开朗大方又热情好客,而且她们住的地方也正是小说中的阿雪岛,每年乔伊斯一家都要去那儿过圣诞节。姨妈家的圣诞派对隆重而热烈,这给乔伊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直接影响到了他对小说《死者》的创作:该小说以宾客们踏雪而来参加派对开篇,以酒足饭饱曲终人散收笔,姨妈家的派对成为了乔伊斯向我们展示笔下人物的最佳契机与大舞台。而派对上的其他客人也都是那些乔伊斯姨妈家的圣诞派对上的常客的影子。
此外,乔伊斯也不忘将自己的父母引入小说中:根据乔伊斯的哥哥斯坦尼斯拉斯.乔伊斯的回忆,在他们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父母每回去姨妈家参加派对都不带他们去,而是把他俩留在家中由家庭教师照顾,自己晚上住在都柏林的一家小旅馆里。[2]79在小说《死者》中我们发现加布里埃尔夫妇也常是这样:夫妇俩在格列沙姆旅馆定好了房间,把孩子们交给家庭教师贝西照料。
2 心灵的告白
2.1 对祖国和故乡的爱与痛
乔伊斯生活的年代,爱尔兰正处于大英帝国和天主教会双重压迫和钳制之下,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人们生活苦闷麻木。他对此痛心疾首,但内心又充满矛盾。一方面,他对那些无能之余还奢谈民族之爱的激进民族主义分子感到深恨之极。他感到从他们身上爱尔兰人的意志和想象力似乎都已瘫痪,爱尔兰已成为“一个不可救药的国家”,而故乡都柏林更是已成为“瘫痪的中心”。另一方面,他又从没有割舍过对祖国和故乡的爱,这份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种“作家对主题式的爱”。他以“为我国的道德和精神史写下自己的一章”为奋斗目标,笔耕不辍,渴望用自己的作品唤醒同胞麻痹的灵魂。为了能“与都柏林保持地理上的距离而更好地观察他的人民”,他选择“自我流亡”,在法国、意大利等欧洲诸国漂泊,直到客死异乡。[3]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到《芬尼根守灵夜》,读者可发现乔伊斯的作品几乎都是以祖国爱尔兰为背景,而《死者》写的正是故乡都柏林的故事。可见,他的心始终与祖国与故乡牢牢的连在了一起。
在加布里埃尔的身上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乔伊斯的这种复杂而真挚的情感。在加布里埃尔的眼中,参加舞会的人们都是些“渴了或饿了的时候就会争吵”的“迈着粗俗舞步”的粗俗之人;甚至那两位笃信天主教却不知“套鞋”为何物的姨妈也只是“即将要为她们穿上丧服”的“什么都不懂”的无知老太太而已。当艾弗斯小姐逼问他为什么要去法国、比利时而不去自己的国家看看时,一直躲躲闪闪含糊其辞的加布里埃尔终于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激愤,喷口而出:“爱尔兰语不是我的语言,我的祖国已经让我感到厌恶,厌恶之极!”此后艾弗斯小姐两次追问他为什么口出此言,而加布里埃尔收住自己情感的大门,内心激动但默不作声。因为对于加布里埃尔来说这是一个一直埋藏在心底的结儿,而不只是一个选择在哪里度假的问题,也是他脑海深处不敢触碰的禁区:什么是爱国?他从心底厌恶艾弗斯以及她的激进民族主义同伴们,并借晚宴致辞的机会对他们进行了讽刺和抨击,称他们为“虽接受过高等甚至超高等教育但是却既缺乏人道主义又缺乏热情的一代”。而对于如何才是爱国,乔伊斯也借加布里埃尔之口做了如下阐述:“我们的先辈把它(爱尔兰人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好客传统)传给了我们,我们要把它一辈辈传承下去”,“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肩负着职责,都要富有激情。正是这份职责与激情引领我们不懈奋斗。”[1]178
2.2 对生与死的深思
乔伊斯一直为妻子曾经有个情人的事倍感纠结。虽然那个青年早已去世,但每每想起总是让他既羞愧又愤怒。而十几年后哥哥斯坦尼斯拉斯的一封信揭开了他心中的那个结。[4]信中哥哥提起自己前不久听到的一首叫做“哦,死者!”的爱尔兰民谣,这首歌所表现的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后来当他从哥哥那儿得到这首歌的歌词,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从这首歌中他仿佛听到了死者对生者的诉说,仿佛感受到了死者因为不能再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感到的悲伤。这首歌让乔伊斯懂得了生者与死者的相互嫉妒,而这种嫉妒之情也正是自己久久不能释怀的心结之所在。
在小说的结尾处,乔伊斯让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也陷入这种妒忌的愤怒与痛苦之中,进而让他对生与死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思索,并获得顿悟。当加布里埃尔得知妻子格莉塔的情人的故事后,最初他烦躁不安,但望着窗外飘扬的雪花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雪花飘零,落在中部平原的每一寸土地上,落在光秃秃的小山上,落在浩淼的艾伦湖水里,落在黑沉沉的香农河水中。远处山坡上那片埋葬着马克·福理的孤零零的教堂墓地的每一片泥土都已被雪花覆盖。雪花飘零,落在墓顶的十字架上和墓碑上,落在墓门的尖顶上,落在四周荒凉的野草丛中。此刻加布里埃尔的灵魂渐渐的昏睡了。他听着雪花飘零,轻轻的穿过宇宙,轻轻的,落在每一位生者和死者的身上。”[1]190雪花飘落在活着的加布里埃尔的衣服上,也飘落到死去的马克·福理的坟冢上,雪花将所有的生者与死者都紧密的联结在了一起。由此,他感悟到了生与死的真正涵义:死是生的前奏,生是死的开始;生即是活着的死,与其随着年华的流逝阴郁而死,不如趁着还有炙热的情感,果敢地走向那另外的世界,去寻找活着的激情。
3 结束语
《死者》这部小说写于一百多年前,但今天读来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强烈的艺术感染。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家以自我复制的方式成功塑造了加布里埃尔这个角色。正是詹姆斯·乔伊斯这样的作家,通过自己塑造的人物展示着作家自己思想的深邃;通过自己塑造的人物弘扬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一永恒的时代主旋律。
摘要:该文从形象和心理两个方面将詹姆斯.乔伊斯本人与他的小说《死者》中的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做了对比,指出乔伊斯在极大程度上是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塑造了加布里埃尔这个人物。乔伊斯不仅是将自己的相貌和人生经历移植在加布里埃尔身上;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在通过小说主人公来深刻剖析着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祖国和故乡的爱与痛,以及对生与死的深思。
关键词:《死者》,加布里埃尔,乔伊斯,自我复制
参考文献
[1]当代英国文学[M].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编,2009.
[2]Ellmann R.James Joyce[M].London:Oxford UP,1988.
[3]詹姆斯.乔伊斯.[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38490.htm
哀悼词 第8篇
大姐,一路走好,最终的一刻,你没有能够挺进进家门。膝下的一双子女,也不要再去牵挂。
大姐,一路走好,尘世的繁杂,消瘦了你的脸庞,一颗慈善的心,留下永远的光芒
大姐,在外漂泊的小弟我,虽然紧赶慢撵,可是,还是没有能够见到你最终的一面,将成为我人生深深地遗憾;
大姐,也许由于年龄相差太大的缘故,对你,我真的没有太多的情感记忆,在有我时,你已经出嫁,只是有那个在已经到7--8岁时的记忆,最甜蜜的记忆,好像就是放学回家,能够吃到你带来的玉慆树《一种很甜很甜的高粱杆》,再就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支农,到你们村子里去捡玉米棒子,由于身体羸弱,昏倒后,被姐夫抱回你家,放到你的炕上,居然没有认出来我就是你的小弟弟,在你下晌以后回家,他给你说,有一个你娘家村子的娃,干活昏倒了,我刚才抱回来,放到炕上,你看见后,才说,那是我兄弟,谁家的娃,那应当是我第一次对我的姐夫的印象吧,在就是我小学毕业,在县城上重点中学时,你过来看我那次,给我留了2元钱,和其他两个姐姐管我吃了一碗羊肉泡馍····
大姐,也许,从那时候起,我才知晓我还有你这个大姐存在吧,大姐,我亲爱的大姐,关于你更多的事情,我是经过妈妈的述说告诉我的,我们这个家,你年龄最大,受的苦最大,受的累最大,受的委屈最多,家里兄弟姊妹6人,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物质困乏的年代,妈妈要强,脾气不好,你受的委屈可想而知了,大姐,你不善言语,不论是在咱家还是在你的婆婆家,你都将一切委屈埋藏在心里,默默地做事,诚恳待人,敬老养小····
大姐,我亲爱的大姐,直至今日,我才明白,你在爸爸的坟前,为什么总是哭的那样的悲,那样的伤,那样的撕心裂肺,那样的·····
大姐,哪泪水里有你多少的怨,有你多少的屈,有你多少的不甘有你多少的···
大姐,你走了······
戴着对人生的眷恋··
大姐,你走了
你走的是那样的不甘··
大姐,天堂之路,
你,一路走好,
抛开无尽的哀愁
满怀深深的遗憾
您走了
刻满岁月的脸上
还有最终一丝微笑
您别走
您走的时候
花儿全开了
您是美丽的天使
花儿也无法改变这个结局
您还在我们身边
您走了
您的爱永远不会结束
如片片洁白的雪花洒落梅园
撒向世人的心灵深处
您走了,大姐
去寻找那片静静的小木屋
遍寻穿过岁月的小巷
您或许能听到
你的儿孙刻骨铭心的呼唤
那比常人更深的叹息:
大姐,你走了,你是否听到老母亲
还有你兄弟怎样的声声泣血的嘶喊,
母亲哀悼词 第9篇
这天,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母亲的告别仪式,我代表全家人向你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3月6日,一向和我们朝夕相处的母亲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留下了这些肝肠寸断的儿女,纵然千呼万唤也留不住母亲远去的英灵。
母亲的一生,和大多数人一样,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在我们儿女的眼里,她是那样的伟大,如同一座永恒的丰碑矗立在我们的心中。早年,她跟随父亲从河北唐山来到平顶山,带着五个儿女,饱受了生活的艰辛。我们记得,在生活困难,时期,家里偶尔改善一次生活,她总是将自我的一份省下来,留给孩子们;多少次,我们夜半醒来,看到的都是她缝衣纳鞋的背影,为的是孩子们过年能穿上新衣;妈妈,是您用柔弱的双肩支撑着这个家庭,把母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我们,从手抱婴儿直到我们长大成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充满着妈妈的爱,之后,您又把这份爱延续到我们的儿女身上。您在世的时候,交代我们您以后的后事要简办,办完给我的舅舅去个信,告诉他们她远在千里之外的姐姐没有了。不要让他们难过,人都有走的那一天。
但是,我们给您的回报却太少太少,您总是以巨大的包容和宽容,始终不渝地爱着我们,直到临终还给我们留下了安祥的微笑。您没有麻烦我们姊妹五人,该交代的平时都交代过了。您选取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静静的走了,没有带任何的遗憾跟痛苦。妈妈,对不起,我们怕给自我留下遗憾,还是给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您别怪我们,因为这是最后一次为您操办事了。这天您的儿女跟我们的孩子、亲朋和好邻居都来为您送行,您将入土为安,留给我们的将是无限的思念和悲痛,明知天命难违,却还想再说一声:妈妈
,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原做您的孩子。
母亲哀悼词 第10篇
终生简朴留遗范,勤劳一世传家风。
这天,我们在那里举行追悼会,沉痛悼念我的母亲。(4)
我代表我们全家,对前来参加我母亲追悼会,向她老人家作最后告别的各位来宾,各位同志,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我母亲病重期间,前往看望和关心的各位领导、亲朋好友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的母亲于19xx年x月,出生于河南一个军属家庭。20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因脑出血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xx岁。
母亲一生任劳任怨、乐于助人。我姥爷是抗美援朝军人。我母亲很小就参加了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她始终服从组织安排,听从组织召唤,淡泊名利,安心本职;母亲工作认真踏实勤勤恳恳,待人诚实守信乐善好施。不论到哪里工作,母亲都会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和赞誉,多次被市水科院评为先进工作者。母亲口碑好人缘也好,记得母亲退休时,单位召开欢送会,在场好几个人都掉下了眼泪。
母亲一生孝心仁爱、温柔贤惠。记得爷爷奶奶健在时,她待爷爷奶奶如同对待亲爹亲娘,在家中,她总是一人默默承担着全部家务,还倍加呵护着九十高龄的公公婆婆。她和婆婆就像母女俩,我们也经常听到奶奶说,我母亲就是她的女儿。母亲与父亲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母亲从来不大声说话,从来就不停的干活,从来没和父亲吵过架拌过嘴。
母亲一生勤劳善良、慈祥可敬。她和父亲一生养育了我们姐弟三人,她把疼爱我们的无限情怀不仅仅化作给予我们物质生活的满足,吃饱穿暖,更用在教育培养上。母亲严教我们,但从没大声吵过我们,更别说打了,对与错、荣与耻,她明白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母亲不仅仅养育了我们,更是为我们的儿女儿孙操碎了心。如今,我们几个都已成家立业,但是,晚年的母亲对内孙、外孙同样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继续在为我们分忧,在为我们做着默默的奉献。
她教我们怎样做人,教我们如何处事,她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宛然如昨。
我们深感遗憾的是,母亲辛劳一生,正是我们能够给她老人家偿还养育之恩时,她却走了,永远的走了。
此刻,我们再也无法亲耳聆听她的谆谆教诲,再也无法亲眼看到她的慈爱的容颜,只能在心中深深地缅怀我敬爱的母亲!
母亲,您就放心的走吧,我们自当化悲痛为力量,竭尽全力孝顺好年迈的的父亲,让他老人家的晚年更加幸福、身体更加安康;我们自当牢记您的遗训,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因为,我们明白,这是对您在天之灵的最大告慰!并以此来回报您的养育之恩,回报社会,回报各位领导、各位尊长和各位亲朋。
敬爱的母亲,这天,您最疼爱的儿孙们来送你了,您的生前好友们都来送您了。你明白吗?
《死者》中的象征手法 第11篇
1.Plot symbol
The stor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three parts constitute the process of Gabriel’s awareness of spiritual paralysis, where Joyce describes Gabriel’s failures.It also reveals the epiphany of the protagonis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Lily’s refusal of a tip and her answer to the marriage dishonoured him, which symbolized his failure as a gentleman.Then in the party, Miss Ivors’mock at him made him humiliated, which signified his failure as an Irishman.At last in the hotel the wife’s memory of a romantic tie to a man who died years ago showed his failure as a husband.
2.Language symbol
The names of the characters are meaningful in the story.Lily, which means purity and death, is a flower used in the funeral.Lily appear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from which we can see that the party was obsessed with an atmosphere of death.Although Joyce described the warmth and laughter in the party, the spiritual desperation did exist.Brown is the mix of black and green.As we know, black symbolizes death.Usher’s Island where Gabriel’s aunts lived means an isolated island.When people were discussing the singers at table, Aunt Kate thought Parkinson was the most famous.It reminds us of Parkinson’s disease,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death and paralysis.
3.Scenery symbol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now is allegoric.It implies fros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aralyzing spirit, regeneration of life and revival of soul.The symbol of snow is evolved through a gradual process which has an extending effect.When Gabriel entered the room, the snow first appeared.“A light fringe of snow lay like a cape on the shoulders of his overcoat”When snow again appeared, we could see that the range was extended.“How cool it must be outside!The snow would be lying on the branches of the trees and forming a bright cap on the top of the Wellington Monument.”Snow makes the flowers wither and animals hibernate.So snow signifies the temporary death of the earth.Snow that covered the whole country declared the death of Irish spirit.In addition, snow also signifies the protagonist’s evasion of the boring life and yearning for freedom.Gabriel’s life is as boring as the Morkan’s annual dance.Snow associates life with death.The protagonist dreamed of beginning a new life.It also signifies the regeneration of consciousness.
4.Death symbol
The dead in the story includes three kinds of people.The first was those who died, such as Gretta’s first lover who died at the age of seventeen, Gabriel’s parents and the excellent singers mentioned in the party.The second was those who were dying, such as the two aunts, old and clumsy.Their only contact with the outer world is the choir.They knew nothing new.Gabriel could imagine that he would go into mourn for his aunts soon.The third was the living dead.Although Gretta was married and had two children, she couldn’t forget her first lover.After she heard The Lass of Aughrim, she felt sentimental.Mary Jane, who lived with the aunts, remained single though she was thirty.She made a living by teaching and played the Academy piece that had no melody.Freddy Malins, so addicted to alcohol, was always drunk.He was the spitting image of Irish paralyzed life.
哀悼词短信落款 第12篇
节哀短信大全【1】
1.家人会在那边过的很好。一定不希望看到大家太难过。
2.节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乐 。
3.节哀顺便,不要太难过了。照顾好身体。
4.惊悉你家人病故深感悲痛并表示深切的哀悼。敬请您们节哀保重。
5.你的家人仙逝,我极悲痛。特向你们致以沉痛悼念,并盼节哀顺便,多多保重。
6.你的亲人去世了,不要太伤心难过,在天国,他不会喜欢你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努力吧,为了你的亲人。
7.亲人失去痛离别,苦为人之湿短袖。不知何时再相见,天上人间月满花。
8.请记得,他的教诲和疼爱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你的脑海里还会经常浮现出他微笑的慈颜;请为了关心你的亲朋更加积极而快乐地活着,让他在天堂里为你自豪地。
9.去的已经去了,但他一定不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一定希望我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应该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我们祝福的!
10.越是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我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我们觉得寂寞的!
清明节哀悼词【2】
1.想你,在每一个无聊的.夜里,如果得到你的爱是奢侈的,请告诉我,不要让我在每个没有你的黄昏,独自等待!
2.午夜我依旧无眠,你爱过我的每一夜,我吻过你的每一遍,恨不能够此时就飞到你身旁!
3.我无望的等你,等你无约而来,夕阳照不到我的忧伤,不知你是我的过客,还是我是你的过客。
4.我爱你,但是我不敢说.我怕我说了以后我就会死去.我不怕死,我只怕我死了以后,再也没有人像我这样爱你.
5.谁都有美好的往事,那也是不堪的回忆
6.守住一个不变的承若,却守不住一刻善变的心。
7.是我错的太离谱,还是现实颠倒了黑白。
8.是你不应该让我每天心里总是说不出的甜蜜,满是浓的化不开的柔情。
9.世上只有骗子是真心的,因为只有他是真心骗你的。
同学去世哀悼词 第13篇
在这个料峭寒冬,在这个天人同悲的日子里,我们大道人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聚焦这里,悼念我们朝夕相处的同事,悼念我们的好兄弟喻**同学。
喻**,1984年生,湖北公安人,江汉大学本科毕业,20**年5月加入大道,历任开票员、理货员、业务员,米粮、海天营业部负责人,大客户经理,20**年12月28日10:30突发疾病去世。
噩耗传来,我们无法相信这一沉重的事实,头一天公司会议室里还留下你慷慨激昂的承诺,市场部晨会上你还舞动着的飒爽英姿,大道的上空还飘荡着你铿锵有力的愿景的颂读。
可第二天说没就没了,老天真是不长眼啊!你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凋谢了,你还没有来得及孝敬父母就先父母而去;你还没有实现心中的梦想就永远定格在28岁。
你说过你还年轻,你要怒放。
你筹划着20**年买房,把父母接到武汉,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你没有等到那一天。
你准备放下自己,重新开始,和公司一起走进下一个十年的辉煌,可你永远离开了我们。
离开了你不舍的同事,离开了你心仪的大道,离开了你牵肠挂肚的父母和亲人。
你来大道五年,起起伏伏,不离不弃。
对工作,充满激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对同事,真心相待,平易近人,谦和友善。
对客户,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细致周到。
对父母,语言温和,倾注孝心,常怀感恩。
我和你一样,都是从农村出来,我们大道人大都和你一样从农村走出来的,怀揣着一颗朴素的心,想有所作为,想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想对这个社会做点贡献。
可是你却走了,走得那样突然,那样匆忙,那样让父母和同事撕心揪肺。
可父母只有你一个儿子呀,他们已风烛残年,他们已体弱多病,你这一走,把他们活下去勇气带走了,把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带走了,**,你知道吗?
值得欣慰的是你死得其所,重如泰山。
你死在伟大的愿景中,
你死在明天的希望之中,
你死在冲锋的路上,
你是英雄,你是大道的英雄,你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英雄。
愿**兄弟的离去,能够唤醒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更加珍惜生命,活在当下,绽放每一天。
愿**兄弟的离去,是凤凰涅,心之重生,护佑我大道,实现十年梦想,百年伟业。
喻**同学,永垂不朽!
喻**同学,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父亲去世哀悼词 第14篇
您们好!
我敬爱的父亲xx,因病不幸于xx年5月11日晚9点48分与世长辞,永远的告别了我们,享年xx岁。
也谈《死者》中的精神顿悟 第15篇
一、精神顿悟
“精神顿悟”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显灵”(manifestation)。在古希腊戏剧中,它往往指上帝在关键时刻突然出现并主宰一切的场面。在文学作品中,根据弗罗伦丝·沃尔索的定义,“精神顿悟”是指“某种文学和技巧意义上的突然显灵,或者说心灵的顿悟”。顿悟的瞬间就是“人在某一时刻豁然醒悟,看清自己的处境,悟出人生的真谛”[1]。乔伊斯在《斯蒂芬英雄》中把它解释为:“他(斯蒂芬)认为精神顿悟是一种突然的精神显灵,它往往通过某种粗俗的言语或动作,或头脑本身异常的意识活动得以实现。他认为作家要非常仔细地记录这些精神顿悟,因为它是最微妙、最短暂的时刻。”[2]
二、精神顿悟在《死者》中的具体体现
故事是从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和他的妻子参加姨妈们一年一度的圣诞晚会开始的。加布里埃尔是一位大学教师,无论在文化学识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自觉高人一等。但是,他的这种心态却在此次和三个女人屡次交锋受挫后被彻底打破了,并最终完成了“顿悟”———这是故事循序渐进过程的必然产物[4]。他的第一次受挫来自于女佣莉莉。他在莉莉还是个小姑娘时就认识了她。晚会开始之前,他打趣莉莉:“我看哪个好日子,我们该去参加你跟那个年轻人的婚礼了吧?”(P159),却听到了莉莉辛酸的回答“现在的男人都只会说废话,把你身上能骗走的东西全骗走”(P159)。这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唐突。为了掩饰这一点,他给莉莉一枚硬币作为圣诞礼物,但是莉莉的拒收和不领情搞得他十分狼狈。
晚会开始后,他遭遇了激进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艾弗丝。艾弗丝很不客气的讥讽他为“西布立吞人”,并发出了一连串的指责:“你为什么要去法国和比利时而不去你自己的土地看看呢?”“难道你就没有自己的语言———爱尔兰语需要保持接触吗?”“难道你就没有自己的土地看看吗?”(P170-171)。面对这样的指责,加布里埃尔几无招架之力。与此同时,他的优越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不过,这两次挫折并不是致命的。晚会上成功的演讲甚至使加布里埃尔有一些飘飘然,暂时遗忘了之前所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晚会结束后,他和妻子格丽塔回到了预订的旅馆。当他正满心柔情向妻子示爱时,却意外地发现妻子郁郁寡欢。原来,晚会上的一支名为《奥格里姆的姑娘》的歌使妻子想起了昔日的恋人迈克尔·富里。这使得加布里埃尔又妒又恨。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地位,他极力掩饰着这种感情。但他还是忍不住试探地问:“他是干什么的?”“他是怎么死的?”当他得知迈克尔·富里只不过是一个煤气厂的工人,却在生痨病的时候还冒雨给妻子唱那首《奥格里姆的姑娘》,并最终病死的事实后,他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感情一定是爱”。这对于加布里埃尔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因为相较于这种感情,自己的这段婚姻显得那么苍白;相较于迈克尔·富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渺小可悲的可怜虫罢了,虽生犹死。当此时刻,加布里埃尔凝望着窗外的雪,忽然有了下面的顿悟:
……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大雪落在黑夜的中部平原的每一个角落,落在无树的小山丘上……也落在了山坡上那片安葬着迈克尔·弗雷的孤独的教堂墓地的每一寸泥土上。它纷纷飘落,厚厚地积压在歪歪斜斜的十字架与墓碑上,落在一扇扇小墓门的尖顶上,落在荒芜荆棘中。他的灵魂缓缓地昏睡了,当他听到雪花微微地穿过宇宙在飘落,微微地,如同它们的最终结局那样,飘落在了所有的死者和生者身上(P200)。
三、结语
在这里,本文并不想深入地讨论这段经典的顿悟究竟隐含什么意思,一来是作者个人能力有限;二来每个读者在读完这个短篇后都会有自己的一番理解———这也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加布里埃尔的“顿悟”表现的是某一瞬间的灵光闪现,但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孤立和突如其来的感悟,而是在小说情景中人物自身心理活动变化而酝酿和引发的;它通常发生在小说的尾声,发生在人物内心世界濒临猛烈撞击的“尖峰时刻”[5]。如果说《死者》是“精神顿悟”这一独特创作技巧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成功运用,那么,下面这段节选自东方文学巨著《红楼梦》最后一章的贾宝玉的顿悟绝对可以与之媲美: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沙今又湖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泷、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里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沙帽小,致使锁枷扛,总怜破懊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参考文献
[1]Dominic Head.The Modernist Short Stories[Z].CUP,1992:49.
[2]James Joyce.Stephen Hero[M].JonathanCape.London,1956:216.
[3]詹姆斯·乔伊斯.孙梁等译.都柏林人[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159,170-171,200.
[4]蒋虹.“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J].重庆: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5):14-17.
由小编孤独似鬼整理的文章对死者的哀悼词15篇(全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