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课程设计任务书(精选6篇)
房建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1篇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一)、适用专业 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
(二)、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Ⅰ、房屋建筑学Ⅱ
2、后续课程: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民用部分:主要是巩固所学建筑设计方面基本知识,要求了解建筑设计基本程序,掌握单一空间的形状与尺寸的确定方法,掌握各空间的有机组合以及建筑的横向与竖向衔接的原理与技巧。
工业部分:巩固所学关于工业建筑设计方面基本知识,要求了解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程序,掌握生产性建筑空间的形状与尺寸的确定方法,掌握工业化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及建筑构件之间连接的原理与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有:
住宅的建筑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某住宅楼的平面、立面、剖面以及详图等内容的绘制。
单厂的建筑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某生产车间的平面、立面、剖面以及详图等内容的绘制。
时间为一周半,具体进度由任课教师择情制定。
四、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崔艳秋 姜丽荣 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主要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资料集等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法主要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图纸质量为主,由教研室组织指导教师集体评定。
《混凝土课程设计-楼盖设计》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土木工程专业2006年本科培养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二)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2、后续课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该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的楼(屋)盖结构,即梁板构件的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合构件设计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的步骤、荷载的计算及计算简图的确定、设计计算方法及适用的范围;掌握荷载最不利布置、内力包络图和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基本概念;掌握楼盖结构设计说明书和施工图表达的基本方法;并通过设计建立起专业课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相互关系。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结构布置
1)柱网布置:主梁的高度与跨度的关系;柱线刚度与梁线刚度的关系。
2)次梁布置:主梁高度与次梁的关系;板的厚度与次梁高度的关系;实现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要求。
2、截面尺寸及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的确定
根据刚度条件和经济配筋率的要求确定主梁、次梁和板、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钢筋的强度等级。
3、计算单元的选定和荷载计算
1)板的计算单元的选择与荷载的计算; 2)次梁的计算单元的选择与荷载的计算; 3)主梁的计算单元的选择与荷载的计算及简化。
4、计算方法及计算简图
1)单向板: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弯矩系数的确定;计算跨度的确定;考虑板边约束的弯矩折减;板正截面强度计算表格;
2)次梁: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弯矩及剪力系数的确定;计算跨度的确定;次梁正截面和斜截面强度计算表格;
3)主梁:采用弹性计算方法;计算跨度;最不利活荷载布置;弯矩和剪力的内力包络图;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强度计算表格。
5、配筋及构造
板、次梁和主梁的钢筋的选配;受力钢筋的弯折和切断;受力钢筋的锚固;构造钢筋的配置。
6、结构施工图
1、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及板的配筋图
2、次梁结构施工图
3、主梁结构施工图、弯矩包络图和材料抵抗弯矩图。
四、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李国强、黄宏伟、郑步全编著《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刘文锋 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1
3、陈伯望 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楼地面建筑构造》01(03)J304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2003
8、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民用建筑工程结构结构施工深图设计深度图样》04G10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2004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设计计算说明书;(40%-50%)2、1号结构施工图纸1张;(40%-50%)
3、考勤及平时提问。(0-20%)
房建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2篇
夹具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轴套类零件锥面槽加工工序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二、应提交的内容:
1、夹具装配总图
夹具装配总图应能够清楚地表示夹具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各元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和外轮廓尺寸。基本步骤如下:
a、参考草图,设计布局。先用双点划线勾出工件轮廓; b、依定位元件、导向元件、夹紧装置、分度装置、其它机构及夹具体的顺序画出夹具结构;
c、标出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
2、夹具零件图
绘制所有非标准零件。
3、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包括: a、目录
b、设计任务书 c、前言 d、设计思想及不同方案的比较
e、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精确到每次走刀的加工余量
0.01f、根据所确定的工艺方案,分析30.01尺寸公差的合理性
g、定位分析与定位误差计算,定位误差分析内容:1)分析槽深度尺寸的0.015定位误差(径向+轴向);2)技术要求槽中心线穿过500.015圆柱轴心,试分析该位置要求的定位误差。
h、对刀装置设计 i、分度装置设计
j、夹紧机构设计及夹紧力计算 k、夹具操作动作说明 l、设计心得体会 m、参考文献
三、原始资料及要求
1、生产纲领:年产5000件;
2、零件图(见下图)
3、每次加工一个零件。所有表面均为加工表面。开槽工序在所有其它表面的加工完成之后。
图1:零件图
说明:
1、回转轴套类零件。锥面上均布3个槽。
2、锥面可以按照120º顶角加工,槽亦做相应处理。
3、考虑到加工成本,图中所有
房建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3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任务型教学设计,任务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approach) 是交际语言教学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的新的发展。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经过近七、八年的教学实践, 任务型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及教学研究者的认可和欢迎。但是, 由于对任务型教学理念尤其是对任务的理解不足,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任务的设计还存在一些困难, 造成任务型教学开展不顺利, 或流于形式。基于此, 本文从实践的层面上就任务型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设计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以期能与各位读者共同探讨。
一、任务的含义
教学设计 (instructional design) 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一环, 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特征与其学习需求分析, 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技术, 并进行评价反馈, 以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2]搞好任务型教学设计, 首先有必要对“任务”进行界定和分析。“任务”不一定是真实生活中的活动, 但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相似之处, 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是教学过程中目的非常明确的活动, 即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是一种涉及到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是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 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3]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 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 从而形成交际语言能力, 克服了传统语言教学只从语言本身、从成果出发, 不重视过程的不足。由此可以看出, 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 倡导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的, 注重以任务完成过程为教学结果。
现在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了任务型教学大纲, 采取“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编排方式, 每单元有一个中心话题, 所以我们在具体任务型教学设计中, 可以以单元为单位, 设计出一个中心 (大) 任务—单元任务, 然后再设计出分解 (小) 任务—课时任务。设计单元任务和课时任务时, 应结合《英语课程标准》, 熟悉和分析教材, 理解和把握本单元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的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当然, 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分析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能力, 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困难和学习风格。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
(一) 多样性原则
现实世界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人们日常交际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采用多种形式的任务, 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全面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
(二) 选择性原则
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我们应设计不同的单元任务和课时任务供学生选择。如人教必修二Unit1, 单元话题为Cultural relics, 我们可以把单元任务设计为:
1.辩论:文化遗迹应该保护还是开发?
2.为到中国参观的外国游客设计一个介绍中国文物古迹的小册子。
3.讨论:评选中国或世界十大文物。
4.调查本地区文物保护情况,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5.讲述或写作有关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样设计任务, 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文化遗产知识的不同需求, 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来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如活跃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选择任务1、3, 沉思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选择任务2、4等。
(三) 统一性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指各课时任务要与单元任务相一致, 是单元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或完成单元任务的必要准备。各课时任务之间要有关联, 应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完整任务链。不仅各课时任务间应遵循这一原则, 每一课时任务设计时, 也应由易到难, 从接受性任务 (如听、读) 到表达性任务 (如说、写) , 从理解性任务到运用性任务, 从模仿性任务到创造性任务。
(四) 恰当性原则
这里的恰当性原则包涵三层含义。一是课时任务和单元任务要大小合适, 能覆盖和体现本课时或本单元主要内容, 能运用本课时或本单元相关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任务。例如, 我们可以把外研必修三Module 1Europe的模块任务设计为:Write an introduction to a European city to attend the competition of selecting students to welcome European students who will visit your city.二是课时任务和单元任务要与单元话题及内容相关。例如, 我们可以把人教选修七Unit 1 Living well的单元任务设计为:New York Times is inviting articles for 2010 International Day o Disabled Persons (Dec.3) .Please write an article for it encouraging the disabled and giving suggestions to help them三是课时任务和单元任务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我们可以把外研选修七Module 1Basketball的模块任务设计为:The NBA official website is carrying out a survey about your ideal“dream team”of sta players.Select your ideal“dream team”players of NBA and give your reasons.Then send your survey report to the NBA official website (www.nba.com) .以上教学设计, 都与单元话题及内容相关, 基本能够覆盖和体现本单元主要内容, 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呈现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任务, 能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因而也就具有恰当性。
(五) 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如前所述, 真实是指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交际时人们使用语言的情况, 但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者完成的任务活动可以是生活中真正的任务或活动, 也可以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虚拟的任务或活动。无论哪一种, 真实性任务都要求语言的材料要尽可能真实, 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同时, 任务的设计还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学校实际情况, 考虑教学活动及任务开展的成本、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六) 自主性原则
任务型语言教学主张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 让学生为了预定的学习目的去展开有意义的语言活动, 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3]因此, 在设计任务时, 教师应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给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 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正如一句英语所说的那样, “Tell me, I’ll for-
get;show me, I’ll remember;involve me, I’ll learn.”如语法学习时, 教师不妨在任务设计时多考虑归纳法和发现法, 多采用以下类似的方式, 如“Can you summarize how modal verbs are used in the examples?”“Have you noticed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ssage?Please make a list.”等,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
(七) 脚手架原则
脚手架原则是指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完成任务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这种困难可能是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 也可能是学习策略或情感态度。所以,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克服或避免学生完成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八) 合作性原则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在任务设计时要注重同伴和小组的作用, 鼓励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独立思考, 在互动中学会交际。如在词汇学习时, 当学生找到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词汇后, 可以告诉他
们:Compare your list with your partner and make a new list.
以上只是英语新课程“任务型教学设计”中任务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由于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和学生的不断变化性, 教师肯定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诸如如何解决学生的程度差异等实际问题和困难, 但是, 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任务型教学的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不断分析和研究出现的问题, 我们就能化困难为动力, 从而推不任务型教学不断深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鲁子问, 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房建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4篇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 第5篇
1、目的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课程过程中,结合各章节的构造编译程序的基本理论,总共用10个课时完成课程设计。在基本实验完成的基础上,逐步完成课程设计。要求用C或C++语言描述及上机调试,实现一个小编译器(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产生,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重要子程序,其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功能必须完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受到软件设计等开发过程的全面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
(1)设计符号表
确定符号表的组织方式,一般应包括名字栏和信息栏,其中名字栏作为关键字。要考虑能够存储有关名字的信息,并可以高效地完成如下操作:
a.查找:根据给定的名字,在符号表中查找其信息。如果该名字在符号表中不存在,则将其加入到符号表中,否则返回指向该名字的指针;
b.删除:从符号表中删除给定名字的表项。
(2)设计词法分析器
设计各单词的状态转换图,并为不同的单词设计种别码。将词法分析器设计成供语法分析器调用的子程序。功能包括:
a.具备预处理功能。将不翻译的注释等符号先滤掉,只保留要翻译的符号串,即要求设计一个供词法分析调用的预处理子程序;
b.能够拼出语言中的各个单词;
c.将拼出的标识符填入符号表;
d.返回(种别码,属性值)。
(3)语法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器
要求用预测分析法、递归下降分析法、算符优先分析法、SLR分析法(几种方法任选),实现对表达式、各种说明语句、控制语句进行语法分析。
若语法正确,则用语法制导翻译法进行语义翻译:对说明语句,要求将说明的各符号记录到相应符号表中;对可执行语句,应产生出四元式中间代码并填写到三地址码表中;
若语法错误,要求指出出错性质和出错位置(行号)。出错处理应设计成一个出错处理子程序。
(4)优化器
a.局部优化:设计出划分基本块的算法,在每一个基本块中实现:合并已知量、删除多余运算和删除无用赋值三种局部优化。设计构造基本块的DAG图的算法,以及将DAG图还原实现基本块的优化的算法。
b.循环优化:只做一重循环优化,完成代码外提,强度削弱和删除归纳变量等三种优化。要求实现while循环和for循环语句的优化。
(5)目标代码生成器
能完成指定寄存器个数的情况下将一中间代码程序段翻译成汇编语言目标代码(汇编指令应包括加、减、乘、除),要求指令条数最少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寄存器,尽量少访问内存,这样才能做到运行效率高。
3、样本语言
样本语言为C-语言(见附录),其中基本的语句要求必须实现,其余部分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实现。
4、要求
各函数和过程应有框图描述,有功能说明,有入口和出口参数说明。
5、参考资料
《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陈火旺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编译原理》,吕映芝、张素琴、蒋维杜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编译原理》,Alfred V.Aho等,李建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6、考察方式
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编译程序。要求输入一小段完整的C-语言源程序,输出各编译阶段的运行结果。在课程设计结束时上机运行,展示运行效果。
7、作业提交
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6篇
题目 基于PLC机械手的控制和多通道温湿度监控装置系(部)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11学生姓名李凯明学号110812116
月日至月日共 周指导教师(签字)
主管院长(签字)
由小编寒江独钓整理的文章房建课程设计任务书6篇(全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