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负分析范文(精选6篇)
胜负分析 第1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李雪芮、拉差诺。(2)研究方法:①录像分析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世锦赛羽毛球女子单打李雪芮vs拉差诺录像进行比赛视频的剪辑分析,然后采用中国羽毛球队专家组共同研制上午数据统计方法及表格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②数理统计法:完成了最初的数据收集,使用Excel表格将数据分类整理和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双方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统计
发球与接发球是羽毛球重要技术之一,也标志着每一回合比赛的开始。目前世界优秀女单选手发球都以发后场球为主,且发球变化不多。从表1可以看出双方在发球技术选择上差异非常明显, 拉差诺主要是高远球,在适当的时机使用网前球来打乱对方的节奏。李雪芮倾向于网前球,迫使对方起球给自己创造进攻的机会。受到发球模式的影响,双方的接发球技术也有差异。表2可以看出, 相对挑球、高球、杀球与吊球占李雪芮接发球回球的很大部分,说明从比赛开始就避免给对方高球,自己创造下压进攻机会。拉差诺的接发回球搓放和挑球占了重要部分,相对李雪芮来讲,拉差诺一方面运用搓放技术来组织进攻;另一方面则用挑球接发球压制对方后场底线、控制后场为主。在这两个环节中,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状况对每一分的胜负都是至关重要。
2.2 得失分的统计与分析
从表3、4可以看出,李雪芮与拉差诺均具有较强的后场进攻能力,李雪芮后场进攻优势主要是吊球,得了12分,这与李雪芮擅长突击劈杀,落点刁钻的技术风格相符合,拉差诺的吊球表现出明显的弱势。杀球是拉差诺主要的得分手段,总共得了18分,变现出明显后场进攻优势,而李雪芮的杀球仅得了5分。而网前球方面拉差诺的搓放、扑球各得了11分、6分、占总分的很大比列,这也说明拉出诺在网前表现积极。李雪芮的搓放、扑球、挑球分别得了3分、3分、7分,得分技术比较分散。高球双方没太大区别,分别是1分、2分。从主动失误送分的角度分析,李雪芮的失误主要来自挑球出界或下网12次,网前搓放失误6次,从比赛视频来看,网前李雪芮搓放和挑球的使用率高但失误率也较高,在技术全面的同时李雪芮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杀球和推球失误分别4次。而拉差诺的主动失误主要来自挑球6次、吊球6次、推球4次,从比赛来看拉差诺后场主要是吊球和杀球,而拉差诺擅长变速突击,杀球的成功率远远超过了吊球。而挑球的被动失误比较多,特别是李雪芮的吊球,落点较好,给回球造成了很大困难。其余的勾球、扑球、高球、抽球、接发球的得分比列比较少,双方不相上下。综上所述,拉差诺的主动得分能力高于李雪芮,且主动失误也低于李雪芮,这是双方运动员在羽毛球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关键。
2 . 3双方各项技术的全场技术使用频率
风格,且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选手在比赛中的战术指导思想。从表5中可以看出,双方运用比较多的前场技术是搓放、推球、勾球、挑球。这也反应了二者在技术运用方面的相似之处。网前搓放小球拉差诺、李雪芮所占百分比为9.8%,10.3%。二者都想通过网前制造进攻机会。推球、勾球网前主动进攻球占很大比列,而被动低吊和被动抽球过度球运用比较少,这说明双方运动员都想获得主动进攻机会,在非常被动情况下,更倾向于采用威胁性较高的技术。在前场技术中李雪芮的挑球占11.2%,拉差诺挑球占6.6%,挑球数量明显少于李雪芮。挑球数量增加说明李雪芮有意识的控制后场, 但同时也增加了拉差诺后场进攻的机会,这对于拉差诺擅长后场进攻是非常有利的。从比赛录像可以看出平抽快挡是2人在中场运用的主要技术,说明双方在被动的时候运用抽挡技术争锋相对以争取主动。其中李雪芮防守时运用挑球较多,占2.7%,说明其良好的防接杀能力。后场技术高球2人不相上下,无明显差异。双方运用较多的是杀吊。拉差诺的杀球、吊球分别占8.3%、7.3%,李雪芮是6.9%,4.8%双方运用的都是具有攻击性的技术,体现其以攻击性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但是拉差诺的杀吊比例明显高于李雪芮。说明其后场进攻较李雪芮积极。这是其获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条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双方在发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李雪芮主要以网前球为主, 配合高远球达到打乱对方节奏的效果。拉差诺主要以高远球为主, 目的在于控制对方后场底线,接发球方面拉差诺积极放网主动给自己创造进攻机会。李雪芮网前搓放有些放不开,失误率偏高。(2) 从双方主要得失可以看出,拉差诺的主要的得分能力高于李雪芮, 而主动失分能力李雪芮高于拉差诺,这是拉差诺赢得比赛的重要条件。拉差诺的主要得分技术是杀球,李雪芮的主要得分技术是吊球。(3)从全场技术分析来看,双方网前搓放的比例较高,推球、勾球占很大部分,双方在网前都积极获得进攻主动权。其中李雪芮的挑球比例较高。在中场处于攻防转换时运用的平抽快挡,拉差诺运用的比较多,李雪芮的接杀挑后场较多。在后场技术中,双方的杀吊比例最高,拉差诺的杀吊比列高于李雪芮。进攻更加积极,这是获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条件。(4)李雪芮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遭逆转, 说明在加强技术全面的同时,也要加强心理素质。
3.2 建议
(1)现在的羽毛球发展趋于节奏快、强度大,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意识是一种挑战。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兼顾这两方面的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获得胜利。(2)李雪芮的挑球技术运用比较多、得分较多、失误率也很高。建议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减少失误。(3)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为了赢得比赛, 应有效的控制自己的主动失误。李雪芮应减少失误,网前和后场要积极主动,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摘要:采用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李雪芮vs拉差诺2013年羽毛球世锦赛中的场上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并对发球与接发球,得失分统计,各项技术的全场使用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人在自己的战术打法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各有风格。在网前球方面,拉差诺表现的更加积极。二者都属于进攻型选手,拉差诺擅长变速突击,李雪芮则擅长突击劈杀。而在高远球方面双方不相上下。在关键分上拉差诺更敢于下手,李雪芮则表现的过于“沉稳”。
胜负师的背影 胜负师的眼泪 第2篇
这张照片捕捉了1994年第49期本因坊战挑战第六局,赵治勋输给挑战者片冈聪明才智九段后铩羽退出对局室的背影。在那期本因坊战,赵治勋一开始以三比一领先,但后来乱了调,让对手连扳两局,被逼入了赛点。仔细看看胜负师被击沉后的“残骸”:解开领子的衬衫没了正形,向下耷拉,腰带早已没了,裤腰不把住不行。看,还是光脚,想必袜子也是……反看获胜者,片冈聪领带谨结,面上表情淡漠,正在慢条斯理扣着表带。
也许,在“另类”的照片里我们更能接近赵治勋的本色——那执著胜负的性情世界。
1988年11月22日,汉城。第一届应氏杯半决赛三番棋对局场。面色泛起红潮的曹薰铉对面坐着表情抑郁沉重的林海峰九段。现在只凭脸色就可判出棋局胜负了。在没有复盘、对局者仅简短交换5分钟的看法后,胜利者被主持人引向解说现场。
这张照片就是曹薰铉二比零胜出后出现在解说现场的那一瞬间。此时不过200多平方米的解说现场挤了700余人。曹薰铉一出现,全场立刻起立鼓掌,时间持续5分钟。
在当时,曹薰弦进入决赛是韩国棋界梦想着、但不敢期望的,连韩国人自己都不敢肯定自己在世界棋坛的位置。当曹薰铉背负英雄的职责驰骋应氏杯战场时,他的国内战绩正呈现着罕见的低迷。曹薰铉当时不仅1:3败给新锐刘昌赫三段丢掉了大王头衔,而且还一个月里“破天荒”地创出了六连败的记录。相反林海峰不仅曾经是日本棋坛的第一人,而且在当年4月举行的富士通大赛上连破赵治勋、聂卫平,保持着绝好的调子。
在解说现场,曹薰铉被不断的热烈掌声感动着,竭力忍住眼泪。可是,掌声与欢呼声骤然涌高时,曹薰铉眼泪迸出,急忙用手捂住嘴,不至于失声出来。
半分钟定胜负 第3篇
分分钟, 太长了吧?
从心理层面讲, 让一个人喜欢上你, 只是半分钟的事。
初次见面, 能否获得对方认同的关键在于前30秒, 能不能征服一个人, 就看这见面半分钟。
每个人都克服不了先入为主的心理, 既然如此, 初次见面, 就该讲究技巧。
时间。如果你真的很有诚意, 那么初次见面, 一定要比对方早到一点点。一个比自己先到约会地点的人, 一般人都不会讨厌, 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 也是给他最初步的一点点心理压力:“他比我先到, 他比我重视, 所以我有点不好意思。”事实证明, 为了弥补自己的一点点愧疚感, 接下来你的要求, 他会更容易答应。
视线。科学道理讲:人与人相对而视时, 先把视线移开的人是强势的人。
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惯性:专注的眼神代表的是一种心理认同感, 突然转开视线, 便意味着打断了这种认同感。对方马上会感受到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 进而会想“他是不是对我的话不感兴趣了”。
于是那些聪明的人, 总是善于利用视线来控制局面。如果他想打乱对方的阵脚, 便时时先对方一步移开自己的视线, 给对方压力。如果他想装可怜换取同情, 便一直死守对方的视线不动摇。当然, 视线相交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时间过长便有“引诱”或“挑衅”之嫌了。
微笑。微笑真的很重要。有些人虽然笑得很漂亮, 但他笑得不叫人心安。初次见面, 要笑得敞亮, 要笑得通透, 要笑得光明磊落, 不能让人感受到心理上的负累感。要让对方觉得你对他没有过多的要求, 唯此, 他才能放下心来接纳你。
真的, 就这么几点。说得没错吧?
决定胜负的归属 第4篇
1995年凭马晓的神勇才打破了八年无冠的尴尬,而俞头再次圆梦则又是五年之后了。十三年,三个冠军,清清楚楚的差距。
中国棋界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思,应该是件好事。“知耻而后勇”,承认落后,也是一种进步。反思的同时把眼光放开来,透视强者的成功之路可能会更容易找到自身的症结。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胜利女神在我们这里栖身呢?韩国人如何赢得她的青睐,吸引着她频频光顾,乐不知返呢?
一代大师吴清源在被问到韩国棋手何以如此强大的时候,脱口而出“才情”二字。但在我的印象中却多是和“卖弄”连在一起的,也许放在中国棋手身上会更合适一些。而且在这个基本因素的下面,肯定还会隐藏着一些深层的东西。
纵观韩国围棋的近代发展史,其起点之低更甚于中国。500年的巡将制对围棋的禁锢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1937年从赵南哲开始,几代人东渡日本取经才使韩国围棋初见现代雏形。在中日围棋进行交流、对抗的时候, 韩国人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当时以老大自居的日本人不愿正视韩国人的原因之一是,在日本求学九年的曹薰铉只是区区的五段新锐,返乡后却转眼成了韩国棋界的霸主。他们有理由将韩国只是当作自己的属地而已,没有兴师动众的必要。除了视同“己出”的曹薰铉,其他韩国棋手根本入不了日本人的法眼。
20世纪最后十年,身处蛮夷之邦的韩国人无所顾忌地打破了棋坛的旧有秩序。本来欲做二人之争的中日棋界无奈地发现原来的所有设想都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在我们谈到韩国围棋的时候,总是无法回避李昌镐这个名字——尽管它会一次次触及我们的痛处。李氏14岁即摘得国内大赛桂冠,二年后行走江湖已常有斩获,未及20岁就封疆划界,天下一统于一人之手了。世界赛上番棋不败,对各国一流高手超手寻常的高胜率,十几项世界冠军如信手拈来。如不是首届春兰杯上与师傅一番推让,现在已是独一无二的“大满贯”得主了。
如今如出一辙般冒出个李世石,虽然夺冠的年龄延至18岁,但这是在四大天王的夹缝中求得,含金量丝毫不低。此子到了世界赛场亦不甘人后,活脱脱当年李昌镐的翻版。
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围棋算得上成材率低、成长周期相对缓慢的一种,绝不存在吃了一粒仙丹成就绝世武功的奇迹。在入段这个准线前,已不知仆倒了多少天才少年。而从初窥门径到略有小成,如果像以前以九段为参照的话,马晓春19岁升入九段已成为难以逾越的记录了。
韩国人却不愿墨守那些陈规,在已不能用段位衡量棋手水平的当下,一个个追风少年在入段短短几年后,就急速闯进一流高手的阵营。这绝不是一般意义的误打误撞,崔哲瀚农辛杯上连陷三阵,李世石LG杯大开杀戒,剑尖上淋漓的都是成名剑客的鲜血。人们惊奇地发现,江湖已非昔日的江湖,如果再以年龄作为一种评判标准已显得十分可笑。这些稚气未脱的翩翩少年几年时间就已修炼成绝世武功,叫板顶尖高手也丝毫未落下风。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中国从来不乏潜质颇佳的新人,从小龙辈到小虎辈,每次给人以巨大希望的同时,却无一例外在最后阶段陷入停顿。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挡住了他们的脚步,在鱼化龙的关键时刻功亏一溃。以往人们总是心有不甘地认为韩国只是拥有了百年一遇的李昌镐,才会在三国间确立竞争优势。可随着“李昌镐X世”的陆续出笼,看来只能寻求别的借口了。有些似曾相识的是中国的足球,从当年的健力宝队开始的中青队,也都是在舆论的盛赞中完成优秀到平庸的沦落。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因为代表最高水平的国家队的落后,一个个天才球员冲到最前线后发现已失去了让他们继续挥洒才情的土壤,自生自灭于经年累月中。
中国棋手尖子不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普遍早衰也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王立诚年过四十方成大器,而中国棋手却甘当“元老”去怡养天年了。常昊、王磊等一班新锐出重围时,茫然四顾才知自己占领的不过是一座空城。缺少前辈棋手的砥砺,年轻的占领者顿失奋进的动力。我们想看到新旧势力在一起纠缠、碰撞、挤压,残酷〓练中强健了各自的体魄。可是由于一方的提早退场,使得场面冷清了许多,未经风吹雨打的温室花朵日后在烈日韩风中饱受折磨。
韩国的大选拔制已成为他们称霸一方的利器,机会均等,一切以成绩为标准。在这个互相鼓动激荡的圈子里,容不得丝毫的懈怠,个人潜能被最大化地激发。一旦跃出层面,因为反作用力的强大,很容易保持在很高的水准上。这很可能就是韩国棋手得以速成的最主要原因。相反中国棋手在最后一跳中缺少了甘当人梯的助力,往往又回复到当初的平庸。
整体的强大如果被拆解开来,也可以看到作为基础的个体差异,这就是抛却体制因素之外的个人素质。毕竟,胜利最终要通过棋手的个人努力来获得。
二李大战硝烟散尽,一个屹立不倒的强者形象凸现得越发明显。这次对抗虽称不上新旧势力的对决,但在某些方代表了两种价值观的取向。真正的高潮出现在李世石2比0领先后,小李用漂亮的屠龙大法逼得棋坛至尊已无路可退,李昌镐的铁杆拥护者也一度有些绝望,推波助澜的媒体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大炒持炒改朝换代的新论调。
拥小李者自有他们的理由,李昌镐成名近十载,一张缺少表情的脸将棋坛搞得死气沉沉,他们急需李世石这样一位鲜活少年替代原来的偶像。昌镐少年老成,他在棋界的霸主地位世所公认,他本不须再证明什么,只是对手轻狂得忽视了他的存在时,他站出来轻轻地说了一句:“我会在后三局让他知道谁是真正的大哥。”无知少年的举动激起了旷世英雄的雄心,小弟三次遭重创而无还手之力,眼睁睁看着三个赛点滑过,黯然臣服。无欲则刚,李昌镐用人格魅力捍卫了最后的尊严。
影响胜负的因素太多太多,而围棋本身就像精灵一般,不具备某些超乎常人的特质难以驾驭她。不论是李世石般张狂,还是李昌镐般木讷,都是一道难得的风景。也许李昌镐孤独的灵魂深处与围棋有着某些相通之处,才使他对棋的理解始终高人一筹。
常昊的棋坛之路顺顺当当,从当年的小神童到今天的领军人物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只是人们对他的期望值太高,三次世界亚军的成绩仍被判成不及格。人们想让他成为李世石般的桀傲少年,哪怕让李昌镐出一身冷汗也行。可双雄碰撞的结果却是常少年的脆败,一组不忍卒睹的胜负比。这时,常昊身上被人所称道的一些品质就一下子逆转退化成影响胜负的软腿,谦谦君子转眼变成了上不了台面的好好先生。气质上的差别最终限制了神童向另一个天才的转变。
曹燕子老来俏,年纪越大棋也越犀利,一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辈小子成了他的刀下之鬼。他本人倒是谦虚得很,“岁数大了,体力也跟不上,只想着速战速决,也是不得已的事。”有老曹的比赛,肯定血雨腥风一片,双方心照不宣铺地板、比拼官子的超级马拉松耐力赛是看不到的。
从八十年代以来,韩国人以独树一帜的实战法赢得韩国流的美誉。刚开始的时候,它还是无理手与俗手的代名词,而随着韩国棋手的彪炳战绩,不但受到各方的重视,而且上升到左右棋势导向的高度。现代棋战中几乎每一个新型都是韩国棋手率先使用并进一步完善的。创新,是他们立足棋界之巅的另一法宝。
有时一局棋可以成就一名棋手,也可以从此一蹶不振,对逆境的承受能力成了对棋手最严峻的考验。1989年的应氏杯堪称聂卫平的分水岭。当时的世界棋坛一片混沌之态,聂卫平凭借擂台雄风傲然而立,老牌强国日本几大超一流也难捋其锋。但应氏杯功败垂成后一口丹田之气就此涣散,不得已退出最高等级的角逐中心。等到北大荒的厚味被灯红酒绿消磨殆尽后,昏着便如影随行地与那个闪光的名字连在了一起。
亲手断送老聂的曹燕子也有折翼之时。把自己的徒弟培养成最大的敌人后,他的日子越发地不好过了。起起落落中,2000年曹将国手衔输与女流棋手后,他在国内的胜率也直线掉到50%以下。老曹遭遇了成名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走到了棋艺生涯的尽头。但老曹紧接着就用富士通杯的冠军封住了所有人的嘴。2001年不仅成功复辟国手位,在世界棋战中因其惊人表现成为老一代棋手中最抢眼的一位。亚洲杯称雄,春兰杯探花、15届的富士通杯又连打三次大劫击败宿敌林海峰挺进最后的决赛。他自嘲“除了下棋什么都不会。”听到这唏话,能否让我们悚然而惊,悟出些什么呢?。
中国棋手再次梦断春兰杯,虽令人心酸,却是最合理的结果。半决赛王磊对刘昌赫,同为攻击型棋风,一个游刃有余、镇定自若;一个急于求成、浮躁冒进。也许在技术上王磊并不逊色,不过行棋过程中莫名其妙的变调之举却清楚地折射出一种心态——不自信的具体表现。
刘昌赫已渐臻无敌之境,在超一流棋手环伺下,棋始终下得潇洒自如。那是一种明快的、具有全局观念而又简明至极的攻击。删繁就简,绚烂归于平淡,这位纯业余出身的世界冠军以他的信心、资质和勇气过滤掉了所有华而不实之着。能让所有人都看懂的棋一定是好棋,我坚信这一点。自信的外在表现就是敢于坚持自己的风格,这位坚定不移的厚势论者,即使在决赛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仍一如既往贯彻自己的厚势攻击论。而春兰杯的冠军成了对他自信的最好回报。
李昌镐、曹薰铉、刘昌赫,三个火枪手就已把韩国第一的品牌打造得熠熠生辉,在他们身后,打着韩国制造品牌的半成品正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什么决定了胜负的归属,也许只有在胜负场上沉浮的围棋手们才能体会得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和保守、自卑、颓废甚至狂妄都是格格不入的,捋着韩国人胜利的脉络,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
胜负分析 第5篇
1 logis tic回归模型
设响应变量Y仅有两个状态,它们分别以0和1两个值表示。p=P (Y=1) 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设有k个因素x1, …, xk影响Y的取值,则称
为二值logistic模型, 简称logistic模型, 其中的k个因素x1, …, xk称为logistic回归模型的协变量。最重要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是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β0, β1…, βk是待估的未知参数。由 (1) ,可以求得优势p/ (1-p) 的值
从而得到概率p的计算公式:
若我们把比赛的胜负看成因变量(胜用1表示,负用0表示),它只有两个取值,四节的比分用a1-a4来表示,那么考察比分对胜负的影响程度可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
2 基于logis tic回归的比赛数据分析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源于NBA官方网数据库,在08赛季的比赛数据随机抽取了100场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前面已经交代过用y来表示主场比赛的胜负,胜y=1,负y=0, a1表示主场第一节得分,以此类推a4表示主场第四节得分,b1表示客场第一节得分,以此类推b4表示客场第四节得分,为了分析起来方便令x1=a1-b1, …, x4=a4-b4, 做了这些准备工作以后,以x1-x4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来建立模型。
数据整理后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 backward方法。
第一步把所有变量均引入模型,分析结果显示,x2=a2-b2(主客场的第二节比分差)的系数未通过检验,常数项(Constant)也未通过检验,但常数在logistic模型中一般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我们可以不管它。第二步,剔除变量x2,剩下的x1, x3, x4的系数均通过了检验。因此可引入模型的自变量x1, x3, x4,即第一、三、四节的比分差。分析结果如下:
由分析所得的数据,建立的logisitc模型为:
3 结论
根据上面的分析,对比赛胜负有显著影响的是第一、三、四节的比分。通过所建立的logistic模型,可以看出:
3.1 第一节多得一分,可减少0.259的胜负概率比;
3.2 第三节多得一分,可减少0.308的胜负概率比;
3.3 第四节多得一分,可减少0.263的胜负概率比。
由分析可得到第三节的比赛结果占的比重稍大一些,但第二、第四节的比赛同样的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用z1=x1+x2, z2=x3+x4表示前后两半场的主场和客场的分差。同样可以得到一个以z1, z2为自变量,以y为因变量的logistic模型,就是模型:,可以看出后半场的多得一分比前半场多得一分减少的胜负概率比多一点,这与前面的分析是一致的,因为在前面的模型中前半场只有第一节的比分差被选入模型,而后半场的第三节和第四节的比分差都被选入模型。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很小的,这些数据就可以为我们的篮球比赛提供一些参考,在教练员排兵布阵的时候,在分清主次的同时,也应兼顾全场,首发阵容是至关重要的,在第二节的比赛中可以多用些替补对员,让主力得到充分的休息, 在比赛的后半场的重头戏中全力以赴贡献更多的力量。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篮球比赛每节比分对胜负的影响程度, 为球队在备战前做好部署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本文随机抽取了08赛季NBA常规赛中的100场比赛数据, 利用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找出影响程度。
关键词:logistic回归,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胜负分析 第6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2007~2008赛季为前12轮比赛数据和2008-2009赛季为全部常规赛比赛数据为研究对象, 其中删除主裁判员执法少于10场比赛的裁判员, 最后有效数据为165场比赛数据。
因研究涉及主客队的平均得失分、罚球数、犯规数等连续变量, 及裁判员、赛季等分类变量, 故采用可同时分析连续型变量和分类变量的一般线性模型 (General Linear Model) 中的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2]。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主客队技术指标分析
由表1可知, 我国女子篮球联赛的主场球队大部分指标优于客场球队。胜率、罚球数、篮板数、助攻、抢断、失误、盖帽及得分等统计指标, 主队优于客队, 其中主队胜率在两个赛季分别达到了59.8%和67.1%。2007~2008赛季防守篮板指标劣于客队数据指标, 但2008~2009赛季的防守篮板指标却又优于客场球队。
2.2 裁判员对主客队比赛指标影响的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
在2007~2008赛季和2008~2009赛季, 主队的平均得分比客队的平均得分分别高4.2分和5.5分 (见表1) 。以得分为因变量的单变量多因素方差统计结果显示, 裁判因素对主队得分、客队得分、主客得分差及主客得分和这四个因变量均表现出无显著性影响, 且赛季因素对这四个因变量同样无显著性影响。而影响主队得分的因素为主队平均得分 (df=1, p=0.000, 效能值=0.204) 和客队平均失分 (df=1, p=0.000, 效能值=0.355) , 影响客队得分的因素为主队的平均失分 (df=1, p=0.000, 效能值=0.121) 和客队的平均得分 (df=1, p=0.000, 效能值=0.181) , 依效能值分析可知, 影响得分高低的首先是对手的平均失分 (防守能力) , 其次是自己队伍的平均得分 (进攻能力) 。由以上分析可得, 影响得分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对手的防守实力及自身的进攻实力, 而不受来自裁判员及赛季因素的影响;其也进一步显示, 2007~2008赛季和2008~2009赛季间的得分数据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在2007~2008赛季的主客队犯规数相差-0.1, 而在2008~2009赛季的主客队犯规数相差-0.4 (见表1) 。以犯规数为因变量的单变量多因素分析显示, 主队犯规数受到赛季及客队平均失分 (df=1, p=0.005, 效能值=0.057) 的影响, 并不受裁判、主客队平均得分及主队平均失分的影响;客队犯规受到裁判 (df=20, p=0.004, 效能值=0.243) 的影响, 不受主客的实力的影响。由以上分析可知, 主队犯规的主要受到客队的防守实力的影响, 而不受到裁判判罚的影响;而客队犯规主要是受到裁判员裁判差异的影响, 而不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2007~2008赛季和2008~2009赛季, 主队犯规数及主客犯规和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注:1、Adjusted R2 依次为:0.417 , 0.257 , 0.102, 0.149;2、Corrected Model 依次为:F=5.693 P=0.000, F=3.266 P=0.000, F=1.749 P=0.023, F=2.145 P=0.003。
在2007~2008赛季和2008~2009赛季主队的罚球数均比客队的罚球数多0.6和1.2 (见表1) 。以罚球为因变量的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主队罚球受到裁判 (df=20, p=0.006, 效能值=0.235) 及主队平均失分 (df=1, p=0.000, 效能值=0.085) 的影响;客队罚球数受到客队平均得分 (df=1, p=0.030, 效能值=0.005) 及客队平均失分 (df=1, p=0.001, 效能值=0.080) 的影响;主客罚球和受到裁判 (df=20, p=0.012, 效能值=0.222) 、主队平均失分及客队平均失分的影响 (具体数据见表4) 。由以上分析可知, 主队罚球数受到裁判及主队平均失分的影响, 而客队罚球数仅受到客队平均得失分的影响, 并不受到裁判等因素的影响。
注:1、Adjusted R2 依次为:0.197 , 0.103 ;2、Corrected Model 依次为:F=2.607 P=0.000, F=1.756 P=0.022。
2.3 讨论
在篮球比赛过程中, 裁判员最直接影响的数据统计指标是主客队的犯规数, 而间接影响的数据统计指标是主客队的罚球数和主客队的得分, 罚球是因为裁判员判罚对手的犯规而获得的, 而主客队的得分是因为罚球而影响。由此可知, 在篮球比赛中, 若裁判员对比赛胜负的影响, 体现的数据统计指标应是主客队的犯规、主客队的罚球及主客队的得分。
分析显示:裁判员并没有直接影响着我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的比赛得分, 这印证裁判员无法直接控制比赛双方得分的推论。主队犯规数受赛季及客队平均失分的影响, 并不受裁判员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主队犯规数仅与客队的防守实力的强弱有较强的关联, 且裁判员的判罚从整体上看是一致的、无偏的。裁判员对客队犯规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 这显示裁判员对客队犯规的判罚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也就是裁判员对主队犯规的判罚行为是系统的、不同的、有偏的。主队罚球受到来自裁判员的显著性影响, 同时主队罚球数还受到主队平均失分 (防守实力) 的影响。以上结果显示, 裁判员对主队罚球的判罚行为是有差、不一致的, 且裁判员是影响主队罚球数的因素之一。客队罚球数仅受到来自客队的进攻和防守实力的影响, 并不受到来自裁判员因素的影响。其显示, 裁判员对客队罚球表现为无显著性, 对客队罚球的判罚行为是一致的、无偏的。
依据假设主张可知, 裁判员的判罚行为受到噪音因素的影响, 其表现在对客队犯规数及主队的罚球数的判罚行为上。而2007~2008赛季和2008~2009赛季客队的犯规数均高于主队的犯规数, 主队的罚球数均高于客队的罚球数, 可见, 裁判员通过对客队犯规判罚, 表现出主队罚球数的差异, 导致联赛在主客场的胜率的差异。据此判定, 裁判员是我国女子职业联赛比赛胜负的影响因素之一。
3 结论与建议
裁判员的判罚行为受到来自主场的噪音等因素的影响, 裁判员是我国女子篮球联赛中比赛胜负影响因素之一。
促成裁判员成为联赛中比赛胜负影响的因素之一, 可能是比赛主场球迷对主队的支持的原因, 也可能是由于裁判员的心理机制所造成。应进一步测试裁判员当值判罚时的荷尔蒙和压力水平, 掌握怎样的噪音 (主队球迷的支持) 和怎样的过程影响着裁判员的生理机制, 裁判员的表现是否存在着一般共性。联赛管理者应采用积极的方法减少裁判员引起的比赛胜负变化, 一方面可以增加对裁判员的培训, 提高其技能水平和面对压力下执法的公正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 以减少裁判员主观争议的判罚。
摘要:运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检验我国女子篮球联赛中的比赛胜负是否受裁判员的影响。结果发现:裁判员的判罚行为受到来自主场的噪音等因素的影响, 裁判员是我国女子篮球联赛中比赛胜负影响因素之一。提出了降低裁判员对联赛比赛胜负影响的建议。
关键词:裁判员,篮球,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
参考文献
[1] Kerr, J.H., &Vanschaik, P. (1995) .Effects of gamevenue and outcome on sychological mood states in rugby.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 407-410
[2]洪楠, 吴伟健.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 (第2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56-171
[3]数据来源:http://cba.sports.sina.com.cn/match-result.中国篮球数据库
[4]数据来源:http://www.cba.gov.cn/中国篮球协会
由小编怪夜色太温柔整理的文章胜负分析范文6篇(全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