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电影观后感作文(精选7篇)
《雷锋》电影观后感作文 第1篇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电影《雷锋》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电影《雷锋》观后感
班会课上,学校播放了电影《雷锋》,我再一次被雷锋叔叔热情地帮助人民群众,不留姓名的精神所感动。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的两个情节:一次放假时,雷锋到建筑工地上义务帮工,他向看车的老大爷借了辆车,便忙碌地干了起来。如果用他的话说,这叫为社会发展添一份力。他还和一位义务工人比赛,装材料后,一声令下,两人飞奔向卸货点,最后,雷锋超过了他,第一个卸了货。一位老师还在广播里宣传,使全工地上的人都干劲十足。不到一天,工人们就完成了全部任务。在雷锋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女去女儿家。雷锋问她们去哪儿,她们说去左家庄。虽然那离得很远,可雷锋还是说:“我也去左家庄,我们顺路。”他帮老奶奶背着孙女,冒着大雨很快到了那里。雷锋擦完汗,连口水也没有喝,就悄悄地回到了部队。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白胡子”雷锋》,文章写的是小作者赵云帆家楼下的刘爷爷,每天都坚持打扫楼梯的故事。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的小雷锋:我们班的邹威同学,每天放学回家后,他都会到纪成家帮助他补习功课,天天如此。因此,纪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班上的陈强的右手骨折,金玉同学主动为他整理学习用品,李海亮同学天天为他到食堂打饭。学校的志愿者为学校及社区打扫卫生,义务宣传„„
看完《雷锋》这部电影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叔叔做到了,他真了不起!我要向他学习,做新时代的小雷锋。
《雷锋》电影观后感作文 第2篇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观看这位伟大人的一生。从他的出生到生命的终止,一切都那么让人难忘。他在童年时就成了孤儿,但是党给了他一个家。长大后,他从事建筑新中国的工作,以此报答党,接着,他又当了一名炼钢工人。最后,他光荣地参了军,成为了一名保卫祖国的解放军。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千。雷锋这个名字刻在我心中,一开始,我是可怜他,这么惨。看到后面,我既觉得可惜,心中又充满了崇敬。多好的一个人,这么年轻就走了,但他没有离开,而是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中。无论再过几十年、几百年,他都会永垂青史,鼓励新一代去开创未来!
雷锋有许多精神,但他的坚强,他的善良,还有他那独特的“螺丝钉”精神,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雷锋从小丧父,六岁时母亲又抛下了他,但他却没有自暴自弃,他知道自己有家,中国就是他的家,党就是他的亲人。后来,他因为身体原因,走到哪都是别人的同情甚至歧视,便他不自卑,而是更努力,他坚信: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好!正是由于这种坚强,他到了工厂受同事和老板的喜欢,走到军队受团长和战士的喜欢。这种人,走到哪都会受欢迎,因为他坚强。
雷锋特别善良,很爱乐于助人。见到谁有困难,不尽认识不认识,都尽力去帮助。在火车上,他帮素不相识的丢了票的妇女买票,给老人和孕妇让路,还帮清洁人员打扫卫生,帮乘客打水,大家都说他“好事做了一火车”。平常,他省吃俭用,却把所有的钱都损给慈善机构。
还有他那“螺丝钉”精神。他认为,人就像螺丝钉,而每颗螺丝钉都有自己的价值,而每颗螺丝钉都应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即使默默无闻,也应该热血沸腾地工作,不卑不吭地工作,社会才会进步,祖国才会发展,而每个人活着才有价值,才有意义。他的这种精神,激励着新一代,激励着中国人!
电影《道士下山》观后 第3篇
饥饿难忍的他,抢了医科大夫崔道宁(范伟饰演) 准备带回家给自家小娘子享用的香喷喷的荷叶鸡。 憨厚善良的老崔,不仅不责怪,还将他收为徒弟,有吃有住有工作, 这着实让这个初入江湖的小道士狠狠高兴了一把!在他看来,世俗的生活,远比单调清贫的道士日子滋润、畅快、美好得多。然而,高墙大院内的阴暗险恶与鬼气森森,很快地,劈头盖脸,扎扎实实地给他抡了一巴掌,差点儿把他给打晕了: 先是目睹师娘玉珍(林志玲饰演) 与崔道融(吴建豪饰演) 之间的叔嫂乱伦。奸情识破,丧心病狂的弟弟崔道融,转托玉珍之手,将掺和了毒药的“大力神丸”给哥哥吞服———“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纵欲无度的老崔一夜暴毙。幸福的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小道士就失去了入世后的第一座靠山。面对无耻与背叛,小道士没有听从道长 “与世无争”的临别劝诫,血脉贲张,他选择了复仇,潜入水中,亲手凿穿了滥情的画舫,让现代版的西门庆与潘金莲双双命丧湖底,为师傅报仇雪恨。
以恶治恶,徒手杀生,背弃了道义与修行,小道士自知罪孽深重, 在禅寺佛像前长跪七日,闭关思过,以求得灵魂的片刻安宁,打算弃恶从善,改过自新,续开药铺,重新做人。可树欲静而风不止,该来的还是来了,麻烦不断,追杀接踵, 魅影重重,———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一个叫做赵心川(陈国坤饰演) 的武林中人,学得盖世武功, 即将出师。他来到崔记药铺,想请小道士为他调和一坛上等的名贵药酒,孝敬师傅。一心想学得“九龙合璧”真功夫的小道士,按捺不住好奇心,躲在房檐,观战赵先生与师傅彭乾吾(元华饰演) 切磋武艺。徒弟击败了师傅,踌躇满志, 转身告别师门。不提防师傅暗箭伤人,死于暗藏了弹簧尖刀的师傅那把黑色雨伞之下———出师之日,即是赵先生辞世之时。大雨滂沱,赵先生死不瞑目。师傅的狠毒与绝情,让小道士目瞪口呆,惊惧交加。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脱。追凶的人很快就找上门来了,赵心川的同门师弟,也就是师傅的亲生儿子彭七子,受到父亲的唆使,追溯药酒的来历,顺藤摸瓜,追至药铺。杀人是为了灭口,彭七子煮了一盆香喷喷的肉,里面放了毒药, 准备药死小道士。结果二人先后中毒,药性发作,面部肿胀,头发倒竖,产生迷幻,决定合计干一回大事,去抢银行,抢道观内的功德箱。一个叫做周西宇的道士(郭富城饰演),一把扫帚,呼风唤雨, 出神入化,横扫落叶,以太极之手,舒缓推收,点到为止,轻轻松松便击溃了两个误食毒品的迷途年轻人。志在学尽天下武功的小道士,心悦诚服,拜周西宇为师。在道观习武的短暂日子里,他不可抑止地爱上了一心求子的美丽少妇, 情欲泛起,蠢蠢欲动。身怀武林独门绝技“猿击术”、隐姓埋名、与世无争、深藏道观之内的周西宇, 竟是一心想独霸武林的彭乾吾苦苦追拿多年未果的同门师弟,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一场武林决斗又在观内灶台炉火之上精彩上演。周西宇打败了彭乾吾。彭七子在角落里拔出手枪,三枪连发,周西宇命悬一线。弥留之际,周拜托小道士,请师弟查先生(张震饰演) 惩处败类,为兄报仇,替天行道,捍卫武林尊严。名躁梨园的大武生查先生,推掉了警察局长赵笠人(林雪饰演) 为小妾精心安排的戏曲精彩派对,起身前去寻仇。身兼青龙帮帮主、黑白通吃的警察局长恼羞成怒,设计安排彭乾吾与查先生巅峰对决,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然后伺机一一翦除。查先生取得了胜利,却不打算结果彭乾吾的性命。冤有头,债有主,他要亲手杀死向同门挚友开枪的恶小子彭七子。爱子心切的彭乾吾哀求查先生放过儿子,主动将查先生的长矛插入胸口,自寻死路。警察局长掏出手枪,“啪啪啪”,也是三枪,查先生倒在了血泊之中。正义重被唤起,彭七子良心发现,与小道士同仇敌忾,并肩战斗,大无畏地迎着警察局长的枪口,向着逃窜的警车狂奔复仇,烈焰升腾,局长葬身火海。尾声处,晨曦中,一只猿猴, 睁着清澈的眼睛,满目含情,温柔地凝望着脚下的大地……电影结束了,何安下的江湖之路,似乎才刚刚开始,等待他的,是全面抗战已经爆发,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食不果腹,上哪儿去寻求救赎武林、重振江湖的灵丹妙药与独门秘笈呢?何安下———何安下?哪个地方能把年轻道士的身与心安顿、放下呢?
整部电影画面精美,色彩绚丽,打斗激烈,武打设计新颖炫目,情节曲折离奇,对白语言颇具思想深度,3D制作活灵活现,表演搞笑夸张,形神兼备,笑果不断,剧场内不时响起阵阵开怀的笑声,一扫此前观看陈氏 《霸王别姬》 《荆轲刺秦王》 《无极》 《梅兰芳》 《赵氏孤儿》 等系列影片时的沉默与沉重。应该说,这部最新的喜剧电影,开拓了陈凯歌固有电影风格的新路,敢于打破“追求主题凝重、思想至上、陷入传统文化不能自拔、镜头语言近乎嗜洁成癖”的既有风格,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影片向着市场化、大众化、商业化快速靠拢、主动妥协的转型之路。
然而,边看边想,走出影院继续思考,冷静之后,发现问题还是蛮多,甚至是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部电影真的是陈导拍摄的吗?他怎么可以拍成这样? 他究竟想干什么?他究竟想表达什么?
不同于新生代导演的轻装上阵与敢尝敢试,陈导的电影一向以干净、凝练、绮丽、追求思想深度、 特文艺范儿示人。 《霸王别姬》 的忧郁感伤, 《荆轲刺秦王》 的苍凉悲壮, 《无极》 的空灵玄妙, 《梅兰芳》 的诗意华美, 《赵氏孤儿》 的凝重深沉,无不刻上了陈凯歌有别于他人的鲜明的艺术标记。世界在变,社会心态也在跟着变,观众的欣赏口味愈益分化。除早年的 《霸王别姬》 获得几乎众口一词的普遍赞誉外,后来陆续推出的几部电影,市场票房并未收获预期,口碑莫衷一是,吐槽铺天盖地,呛声简直可以把这位身材伟岸的老汉给淹没了。吃了很多的堑,智慧自然也跟着见长了许多。我从百度上得知, 陈导今年已经63岁了。 3年前,筹拍这部影片时,他正式步入花甲之年。———“ 人生六十从头来”,这一次,他决定放低身段, 敞开心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虚心接受广大观众有益的意见与建议,扎扎实实地投身于当代最可爱的观众群热情的怀抱了!
你们不是嫌我太冷么?太绷着么?太端着装么?太文艺范儿么? 太喜欢不厌其烦地说教么?好!这一回,我都听你们的!你们喜欢什么,我就来什么!
于是,剧本的选择,咱选武侠的,天马行空,动感十足(《道士下山》 一剧,根据徐皓峰同名传奇小说改编);人物所处的年代,不远不近,别人的成功之作,都是安排在晚清民国,咱也这么安排;色情、暴力、悬疑、伦理颠倒、暧昧的呻吟、床戏、凶杀、复仇、帅哥、美女、高颜值、西门庆、潘金莲、懦夫、遁世的英雄、青春期的道士、抽大烟的犯了错的公子哥、 中毒变形面目狰狞的鬼脸、一心想怀上孩子不惜勾引出家人的美丽少妇、唱着昆曲鸟笼养鸡欺兄霸嫂的败家子、指点迷津普度众生的老方丈、仙风道骨的老道长、消极避世退隐江湖的侠客、与世无争行走梨园的大武生,还有时下议论纷纷容易吊起大众普遍好奇之心的公共话题“基情、出柜”,专横无能、黑白两道的警察局长,阴险狠毒的武林恶棍,上天入地空穴来风的武功秘笈,错综复杂的江湖恩怨,影射官场权力场名利场争权夺利人情之风裙带之风不正之风泛滥的“父子兵”、“情人档”、“门客网”的现实桥段等等等等———三教九流,世间百态,包罗万象,盘根错节,信手拈来,复制粘贴,改装加工,飞禽走兽,鲍鱼鱼翅,人参海马,佛跳墙,一锅煮———总之,观众要什么,给什么;差什么,补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拍得好看,就是要观众发笑,就是要引起大众人群的观影冲动,买票看戏。至于吐槽,甚至是呛声骂声,咱其实早就已经做好了这个挨骂挨批挨板砖的心理准备!———“我是功成名就、 大名鼎鼎的陈导,我怕谁?我是一个决心向商业电影靠拢的准备换个玩法的陈导,欢迎拍砖,欢迎吐槽!”———自黑、低调、从俗、商业化到了这般田地,先前苦心经营、苦心孤诣打造无数好剧的有着 “强烈人文意识与文化担当”的陈大导演,这回似乎是豁出去了!
至 《道士下山》 一剧2015年7月3日正式面世,陈导已然面貌模糊,甚至有些陌生,我们几乎快要不认识他了,如同何安下辛辛苦苦将观中落英清扫归堆,周西宇只消扫帚一挥,落花便重又泛滥开来, 铺满院落一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说的是这个意思么?这不能不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但这又能全怪他老人家一人么?不能的,社会环境变了,文化生态变了,与其总是吃力不讨好,不如主动迎合,一锤子买卖,行就继续, 不行咱紧急刹车!
然而,如同潜入虎穴狼窝的杨子荣,再怎么乔装打扮,化作了土匪流寇,打入威虎山,骨子里,终是难掩其英雄本色———这个比喻, 其实讲的就是拍摄了这部商业媚俗喜剧电影 《道士下山》 的总导演陈凯歌先生。您可千万别小瞧了化作街头帮闲体验生活的大家贵族那份举手投足间掩抑不住的骄傲与孤高,您可千万别低估了陈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漫漫“寻根之旅”的顽强与执着———真正的思想者,从来不曾低下他那桀骜不羁的高贵的头颅;跋涉者,从来不曾因为路边一朵无名的鲜花绽放或是荆棘铺满而轻易停下脚步、绕道而行甚或退回原地!
不信请看,请您仔细地琢磨琢磨:为什么要选取这么一个武侠色彩浓厚的剧本?为什么要将故事发生的年代放置在清末民初?为什么要选择用一个走出观门的年轻道士的角度来看世界?为什么武林中人从来相互倾轧却中华武术之魂始终深植世道人心、“和平尚武”的精神大旗从来屹立不倒?为什么善行美德、侠义英雄一再受挫、恶人猖獗横行胆大妄为却不能立即得到他们应有的下场?老祖宗千年切磋演练、薪尽火传的盖世武功,到了山河沦陷、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为何却不能担负起挽狂澜于既倒、救民族于危亡的历史重任?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为什么总是敌不过洋人的三声枪响?鱼龙混杂的江湖,一旦与专横昏庸的权贵阶层相互勾兑、妥协,将会生长出怎样令人痛心疾首不忍直视的“恶之花”?拯救武林、行侠仗义、匡时济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为什么总是三教九流、普罗大众们的出生入死与不惮前驱?出世与入世,得道与失道,养身与修行,正义与邪恶, 儒道佛与生死场,小人物与大社会,冷兵器与热火器,民族性与世界性,尊严与苟且,亲情与大义, 破坏与重构,毁灭与捍卫,传统与现代,坚守与融合,回归与创造……这林林总总,都可以在这部时长120分钟的电影中找到生动的艺术化的注脚。
剧中,多段经典的台词,艺术化地传递出了导演的价值观与创作观,强化了这部作品所冀望臻达的思想主题:比如老崔在湖边与小道士关于“人生苦短、行乐需趁早” 的对话;老方丈(王学圻饰演) 掷瓢于地、以葫芦瓢随意乱转暗喻命运无常、人生要随遇而安的临终关怀的话语:“命运就像那瓢一样, 触着即转。上天于我们,就是那掷瓢的手”,应看淡人生悲喜,顺应时序交替,“要是悟到生死轮回, 无非花开花落”;老方丈劝导以恶治恶后被噩梦纠缠、不得心安的小道士:“跪遍了天地万物,请求宽恕。可还是安定不下自己心里的恶念”,“心有定境,不住因果,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面对坏人当道、正义失声、集体缄默的社会颓局,愤怒无助的查先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坏人猖獗,是因为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种作恶!” 贯穿全剧的关于“道”之精神与要义的多维度阐释:“人生本来就是上山下山”,“道心原本宽广,可容万物。装得下山河大地,万古星辰”。道并非艰深难懂、遥不可及, 寻道之路也并不是一定要遁入空门,“真正的道,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它最后就在平常人的日子里”,“天地间,道大,人也大”。 以飞鸟归巢为喻,呼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助互帮,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善念,“飞出去觅食的鸟儿,不管千里万里,都能回到巢中,这就是不离不弃的力量”———弘扬正气,强调担当,呼唤责任, 播撒博爱,抚慰人心,劝导善行, 崇尚自然,敬畏生命,道为我所用,我为道所存———这样,正义与理想的光辉,便通过这一段段合情入理、娓娓道来的带有浓厚哲学思辨色彩的对白,悄然照进了每一位观影者的心田,寓教于乐,启人心智,川流敦化, 言近旨远。———“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就是一部生动的道德教科书”,是之谓也。
还要提及的是:陈导对中华戏曲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稍加回忆比照,他的每部电影,几乎都与戏曲有关。2014年12月21日晚,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蔡赴朝部长的新编历史京剧 《丝路长城》 隆重上演。在池座靠后的观众席中,我有幸看到陈导与担任 《道士下山》 一剧总制片人的他的明星夫人陈红女士一同在观看该剧。陈导常常能从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中借鉴、吸收“典型化、 类型化、脸谱化、程式化、矛盾冲突急剧化”的营养,并巧妙地加以糅捏、整合,从而更好地服从与服务于他的艺术主题的实现。为什么将惩治恶行的重任,托付给一个叫做“查先生”的梨园中人?这是因为这是一部新式武侠大片。他要借此来致敬一位新武侠精神伟大的书写者与传播者,那就是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先生(金先生本名查良镛); 房祖名在剧中饰演彭七子一角,这让人很容易想到闻一多先生那首向归之心始终不辍、深情呼唤中华民族儿女大团圆的 《七子之歌》;巧妙安插彭七子抽大烟、怂使小道士去抢功德箱,彭乾吾临死前哀求查先生放过儿子,甘愿子债父还;彭七子良心发现,改恶从善,加入复仇的队伍等桥段,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龙太子”曾经有过的令人着急的往事———这些,既体现了成龙先生父子直面问题、真诚坦率的可贵品格,也折射出该剧创作团队善于就地取材、活学活用、移花接木、以期吸引观众眼球、提供公众谈资的智慧与机心———一切耐人寻味,一切又水到渠成,莞尔之余, 引人沉思———高明的导演,好比一流的厨师,总能看常人所惯看,取路边随手可摘,稍加佐料,便能烹成可口的菜肴。
“看见万物凋零,懂得了慈悲”———那种为了一己之私,不惜侵害、践踏万物生灵的举动,都是有违“道”的精义的,皆是背道而驰的;那些人云亦云、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见异思迁的墙头草与拨浪鼓,也是很难企及天地大道与宇宙真谛的。还是 《道士下山》 说得好:“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 第4篇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一本厚厚的书——《雷锋的故事》。在这本书中,雷锋的乐于助人和团结友爱的精神,还有雷锋的节约箱,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有一个故事对我的内心触动最大。
那是一天晚上,雷锋值夜班回到班里,看到熟睡中的同志们因蹬开被子露出了腿脚,雷锋就过去帮他们一个个地盖好,这时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几个烧了的破洞,担心小韩第二天早上出操时会受冻,于是把自己棉帽里的衬布拆下来,一针一线地把棉裤上的破洞补好,第二天他也没有告诉小韩。后来小韩得知是雷锋做的,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了很多:雷锋的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他对待同志就像春天般的温暖,时时刻刻无微不至地关爱着他的战友们,我非常敬仰他这种高贵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决心要像他那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也许我还是一颗柔弱的小草,但我也能用绿色装点大地。读了雷锋的故事,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雷锋精神的感染下,我决定要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以满腔的热情去帮助和关爱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
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小学
雷锋电影观后感初三作文 第5篇
主人公雷锋勤俭节约。打完篮球不舍得买一一毛一五分钱的汽水解渴,袜子也打满了补丁。可他并不是守财一奴一,每当别人有困难时,雷锋就挺身而出,慷慨解囊,当王大力的家乡发大水时,雷锋毫不犹豫地寄给王大力母亲二十元钱。辽一陽一市遭受洪水灾害,雷锋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00元钱捐给了灾区。我们虽然是小学生,不能给予别人金钱上的帮助,但是努力做到不一浪一费却很容易。我想,爸爸一妈一妈一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应该珍惜,如果在生活学一习一上养成像雷锋一样的勤俭节约好一习一惯,那节省下来的东西没准在关键时候能派上大用场。这让我体会到钱要到刀刃上的道理。
雷锋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美誉。如,送老大一娘一探亲,放弃假日休息在工地上做义务劳动,帮小学生植树……。这一点对我触一动很深。我庆幸我的长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提醒我“勿以善小而不为”。有些人做件好事,就怕别人不知道,感觉做好事都冲着表扬去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互相帮助的好风气对大家都有益,不能把做好事当做宣扬自己美名的一种途径。如果我们都像雷锋一样帮助他人自觉自愿,那我们的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担心和不愉快了。
雷锋,一个大家都喜欢、都需要的人;让我们也努力去做这样一个人。
“学一习一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一党一……”这首歌一直在我耳边回荡。
电影少年雷锋观后感作文 第6篇
雷锋和我的童年大不一样。
我在年幼时,有家庭的温暖,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呵护着。而雷锋呢?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只能住在亲人家里。当我受到别人欺负时,妈妈会找那个人说理,我想要哪个东西,爸爸就跟我买。而雷锋呢?没有父母,亲人又很忙,没有时间管他。唉……
吃的呢?雷锋和亲人只能喝稀饭,吃咸菜,经常饿肚子。我呢?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但可以吃蔬菜、吃鱼、吃鸡等,而且零食也很多,想吃就吃,从不饿肚子。
穿的呢?我从小就穿着好衣服,穿好鞋,从不挨冻。而雷锋呢?衣服破烂不堪,没有鞋穿,经常挨冻。
玩的呢?我也比雷锋好。雷锋只能念儿歌、做游戏。而我现在可以玩电脑、逛公园,十分快乐。
住的呢?那就更比雷锋好。雷锋从小住在茅草做的房子里,暴风雨一来,十分容易倒,很吓人的。而我住在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里,十分安全、舒适。
雷锋电影观后感学生作文 第7篇
有一次,雷锋放假了,闲着没事干,就去附近的工地义务干活。雷锋很热情,一会儿干干这,一会干干那,忙的不亦乐乎,周围的工人被雷锋的热情感染,也都加快干起来,工地上一片沸腾,有点儿像蚂蚁搬家,又有点儿像赛路。干完之后,厂长想给雷锋一封感谢信,可雷锋却笑笑走了。
还有一次,雷锋正赶着回军营。突然,他看见一个妇女和一个小孩,妇女眉头紧锁,好像有什么烦心事似的。雷锋上前一问,原来她要赶回村子,还有20公里路,可天马上就要黑了,所以才烦心的。雷锋毫不犹豫地说:“大嫂,别急,我正好顺路,一起走吧。”后来,雷锋把她们送回家,家人正准备感谢雷锋,可是他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再看看我,平时虽然谈不上惹是生非,不乐于助人,但跟雷锋叔叔比起来实在是太惭愧了。以后我要学习雷锋,多做好事,节约朴素!
由小编琴瑟和鸣整理的文章《雷锋》电影观后感作文7篇(全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