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星黄历网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首页 > 美文欣赏 / 正文

古代感恩励志故事6篇(全文)

2025-01-07 04:09:58 美文欣赏
文章古代感恩励志故事6篇(全文)由网友渡星河投稿,希望给你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当然本站还有更多古代感恩励志故事6篇(全文)相关模板与范例供你参考借鉴。

古代感恩励志故事(精选6篇)

古代感恩励志故事 第1篇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一:韩信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古代感恩励志故事 第2篇

古代感恩老师故事一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古代感恩老师故事二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古代感恩老师故事三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古代感恩老师故事四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古代感恩励志故事 第3篇

一、藏族古代文学中故事的分类

(一) 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是指有鬼的故事或者被神化的英雄传说。神话故事的产生反映了古代人民想要征服自然的意愿和对美好社会状态的向往。藏族古代的神话故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与大自然有关的神话故事。在这一类神话故事中, 人们借由神话想要阐述人类和世间万物是如何产生的。比如《女娲娘娘》讲的是女娲开世造物, 捏泥造人, 是万物之母;《斯巴宰牛歌》, 这一神话讲的是斯巴最初形成时, 天地混在一起, 斯巴就将牛的各个部位割下, 做成山峦、树林、河水和天地。第二类是和人类起源有关的神话。比如被记载在《西藏王统记》等书中的《猕猴变人》, 讲的是菩萨给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 后来猕猴繁衍, 逐渐变成人类。第三类是和生产有关的神话。比如, 讲农耕的《青稞种子的来历》等。

(二) 传说故事

藏族的传说故事的种类很多。比如赞普传说, 赞普传说的特点是赞普名字就是传说本身。比如聂赤赞普, 讲的是颈座王;止贡赞普将的是用刀剑杀人。而《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八思巴运宝》是关于历史人物和僧侣的传说。还有关于藏族地区自然的传说, 比如《龙王潭》等。关于寺庙的传说有《修建大昭寺》等。关于动物的传说, 比如《兔子的三瓣嘴》等。

(三) 生活故事

藏族在封建社会时期还存在很多奴隶, 因此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这一时期, 藏族产生了很多关于底层人民奋起反抗的斗争故事。比如, 《农夫与暴君》讲的是农夫因受到国王一再的压迫, 最后将国王杀死的故事。在生活故事中, 还有一类是讲述关于爱情的故事。比如, 《青蛙骑手》, 讲的是姑娘爱上的一位天上下凡的王子, 但是这个王子披着青蛙皮, 姑娘为了使王子留在自己身边, 姑娘将王子的青蛙皮烧去, 结果王子死了, 姑娘也变成了坟前的石头。

二、藏族古代文学中故事的特征

(一) 内容特征

藏族古代文学中故事的内容十分丰富。首先, 在一个时期内流传的藏族故事的内容受特定时期的时代特点所影响, 也就是说, 在一段时间内, 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主要矛盾会影响故事的内容。比如, 在封建社会, 藏族还存在很多受压迫的努力, 这一时期百姓贫苦, 受到来自上层社会的压迫, 因此, 出现了很多底层人民奋起反抗的故事。而在和平安定的时期, 藏族人民热衷于放牧、饲养牲畜以及种植业, 因此, 这一时期藏族故事的内容通常围绕生产和生活。其次, 藏族古代文学中故事的内容庞杂, 主要有与自然产生相关的神话, 有与人类起源相关的故事, 有与生产生活有关的故事, 有赞普传说, 有历史人物和宗教传说, 有动物传说, 有斗争故事和爱情故事。

(二) 修辞特征

在藏族古代文学中很多故事是与动物有关的, 在经过加工之后, 很多故事都把动物当做人来对待, 把动物自身本不具备的特点都赋予人性化, 比如让动物有人类的动作、语言、情感。这就是在故事中运用大量的拟人化修辞方法, 是藏族古代文学故事的一大特征。

(三) 体裁特征

藏族古代文学中故事的体裁十分丰富。最优特色的体裁有两种, 一种是将故事改为诗歌, 比如卜辞《雪山水晶国》《卜卦签语》等;还有将为人处世道理的谚语《猴鸟的故事》;藏族民间格言《水树格言》等;藏族最有名的史诗《格萨尔》。第二种是将故事编入藏族民歌中, 载歌载舞讲述故事, 比如《流奶记》《拉萨恐》等。

(四) 艺术特征

藏族古代文学中故事是具有艺术性的。这些故事是藏族人民真、善、美的体现, 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最初, 这些故事都是藏族人民口头流传开来的, 通过口口相传被大家熟知, 后来经过讲述者的再次创作广泛传播, 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有的歌唱家把故事编为歌谣进行传颂。优秀的歌者或者讲述者可以记住成百甚至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都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取向和内心的向往。

三、藏族故事对藏族文学发展的影响

藏族故事是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每一位传播故事的人都是故事创作的一部分。由于藏族故事是藏族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藏族故事因为其丰满的故事内容, 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松散的传播形式被人们津津乐道, 因此, 很多藏族故事被作家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被歌唱家用编曲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说, 藏族故事丰富了藏族文学的内容, 推广了藏族文学的影响, 促进了藏族其他文学形式的发展。

四、总结

藏族文学起源甚早, 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藏族文学中故事的分类也不仅仅局限在神话故事、传说故事和生活故事, 还有很多新的故事分类值得我们探索。而藏族文学中故事的特征也越来越鲜明, 藏族古代文学中的故事也因为其内容生动丰富、体裁多样, 修辞手法多样和极具艺术价值的特点会永远被我们传颂。

摘要:历经上千年的沉淀和发展, 藏族古代文学中的故事依然熠熠生辉。藏族古代文学中的故事不尽相同, 大致可分为神话故事、传说故事和生活故事。从内容、修辞、题材和艺术价值上看, 藏族古代文学中的故事都有其鲜明的特征。

关键词:藏族,古代文学,故事

参考文献

古代医家故事 第4篇

编写药草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不但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药学家,而且是一位医术高深的医学家。

一次,李时珍采药来到一个山村。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坐在茅屋门口,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从地上捡起的泥沙。他忙蹲下,端详了孩子一下。小孩面黄肌瘦,神态却无异常。从孩子的父亲口中得知,他们的家境并不穷。奇怪的是,孩子对一日三餐饭菜不感兴趣,而偏偏对泥沙、破布、螺壳、生米等异物恋食好吃。李时珍点点头,又细细诊察了患儿一番。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孩子的怪病是肚子里的蛔虫作祟。大量蛔虫争吃肠道内的营养,使孩子变得又瘦弱又贫血。蛔虫产生的毒素,害得孩子的口味变异。李时珍当即开了一张配有百部、槟榔、使君子等杀虫功用的药方。果然,小孩服药后不久,就排出一大堆半死半活的蛔虫。调服数天后,嗜吃异物的怪病就很快消除了。

孙思邈捉蚂蟥

众所周知,蚂蟥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水中小虫!棕褐色、软绵绵的身子,在浅水里飘游。趁下田或下池的人不提防,悄无声息地吸附在小腿肚子上,蚁咬般刺破皮肤,饱食着鲜血。溜走后,留下条条血痕。

孙思邈40岁那年,一天,他正在长安城寓所午睡。突然被门外吵闹声惊醒,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右眼被人打伤的大汉进来求他救治。孙思邈起身一看,天哪!右眼隆起一个大血肿,像个红透的柿子,痛得那大汉眼睛无法睁开。孙思邈有点踌躇:用针挑出淤血?易刺伤眼球;用小刀切开放血?风险更大。他猛然想到了蚂蟥,急忙奔向后院小池边,捉了4条蚂蟥,小心地包在布里捏来,放在大汉右眼的血肿上。众人十分惊奇:“蚂蟥!”孙思邈点点头。静静地注视着蚂蟥在血肿上争相吸血。一眨眼,4条蚂蟥吸饱了血,身子变得又粗又大,大汉眼部的血肿瘪下去了。然后孙思邈用凉开水给病人洗净伤口,敷上药膏,送走了众人。

可见唐代药王孙思邈医术之高!

华佗治蜂毒

东汉的华佗,是位医术高明的名医,但他一生仍不倦地探索着医学上的奥秘。

感恩古代故事 第5篇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古代经典感恩故事 第6篇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2、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着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3、慈母之恩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如此。韩信感激,说将来一定会报答她。她却凛然说:“男子汉连自己都不能养活,我伶悯公子才会送饭,哪里图什么报答!”韩信以后作楚王时,找到那位漂母,赠她千金。

7、《世说新语》:顾荣应邀赴宴,见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同席者耻笑顾荣,他说:“一个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每到危难之际,总有一个人随身保护他,顾荣问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8、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9、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10、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关于感恩的真实故事:懂得感恩,原来如此美好!

2.关于感恩的小故事4篇

3.关于感恩的励志小故事精选5篇

4.感恩父母的励志故事汇总

5.关于感恩的励志故事10则

6.关于感恩节来历的故事

7.感恩节小故事英文版

8.关于感恩励志小故事3则

9.感恩励志小故事汇总3篇

由小编渡星河整理的文章古代感恩励志故事6篇(全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

Tags:励志   感恩   古代   故事  

搜索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