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星黄历网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首页 > 感人故事 / 正文

评选三好学生事迹申报材料6篇(全文)

2024-10-21 14:27:32 感人故事
文章评选三好学生事迹申报材料6篇(全文)由网友爱笑的傻瓜投稿,希望给你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当然本站还有更多评选三好学生事迹申报材料6篇(全文)相关模板与范例供你参考借鉴。

评选三好学生事迹申报材料(精选6篇)

评选三好学生事迹申报材料 第1篇

评选三好学生事迹申报材料

一、尊师守纪、积极进步。

xx同学在第十一中学就读的这段时间里,能模范地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认真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曾经有一段时间该班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差,旷课、迟到、早退以及上课讲话现象时有发生,一时整个班级未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唯独他---xx同学“出淤泥而不染”,能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与不良习惯划清界线。同时他能一如既往地做到上课前预习好,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及复习好功课,受到各任科老师的一致好评。同时他还在思想认识上积极要求进步,向团组织靠拢,通过自己的努力,于2012年1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圆了自己的团员梦。从而便时时以一个共青团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身先士卒,以身作侧。

二、刻苦勤奋、成绩喜人。

自从上中学以来,xx同学就以“勤奋务实、永争第一”作为自己的座佑铭。现实生活中他也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态度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每个学期,他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这样,在上中学以来的每次考试中都能取得骄人成绩,多次在学科考试中名列全年级之首,一时成为学校的“常胜将军”。然而,虽然取得的了如此喜人的成绩,但是他从不骄傲,反而更加刻苦、认真;三年来,他从不迟到、早退、旷课,从来没有缺交过一次作业,持之以恒。他经常说:“我的未来在明天。”

三、带领全班、共同进步。

xx同学不仅自己学习认真刻苦,而且他还热心帮助同学。他认为“一花独放不会香,百花齐放香满园”。因此,当有同学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时,他总是会耐心地帮助他们讲解,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解题的方法和学习的技巧,希望全班同学都能共同进步。有一次,班里的同学都忙着复习,因为再过一天就要考试了。有一位同学遇到一道自己始终弄不明白的数学题,愁眉苦脸的;他见状,便二话没说,马上放下手中的书本,去帮助那位同学解答难题,直到那位同学的眉头舒展开来,他才继续复习。虽然他牺牲了许多时间,但是他还是挺高兴地,毫不介意。此外,该班还在他的倡导下,组建起一个学习互助小组,专门针对班上的学习“困难户”进行辅导,以至于该班在多次考试中各科成绩都名列全年级之首,受到学校各位老师的称赞。

四、做好助手、展现能力。

虽然xx同学学习刻苦、勤奋,但是他不会忘记自己是班里的班长,他能够努力扮演好班主任的助手角色。因此,在去年重阳节来临之际,他就会向班主任建议,带领学生到汴河镇敬老院,以示节日的祝贺,培养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班主任见他如此积极主动,就让他亲自组织。结果,张冠同学的组织带领下,全班同学纷纷捐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零花钱,在节日期间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上一份小礼物和一声问候。此外,他还多次组织全班同学到水果批

发市场和市敬老院,“学雷锋”做好事,组织同学向扶贫基金捐款等。同时他还把班级的各项劳动任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出色地扮演好一个助手角色,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五、关心班级、爱护公物。

张冠同学作为班长,知道以身作侧,以大局为重,毫不吝惜牺牲个人时间,每当学校布置墙报任务时,张冠同学就带领同学找资料,出墙报往往要用上一两天的课外时间,但他毫无怨言,他经常说:“只要为班集体争得荣誉,牺牲个人利益毫不足惜矣!”有时,班上的劳动工具、讲台、门窗和同学们桌椅坏了,他会积极主动地利用课外时间,把工具、讲台、门窗和桌椅修好,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被同学们誉为“新世纪的活雷锋”。

张冠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尊师守纪、积极进取、刻苦勤奋、不骄不躁、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班主任的好助手、同学的好榜样。

评选三好学生事迹申报材料 第2篇

我叫陶欣然,今年十三岁了,就读于马鞍上市金瑞小学六年级。我品德高尚,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礼貌待人。我的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心理素质也很好。

在品德上,我从不说脏话,从不和同学打架。心地善良也是我的特点之一。我对老师,家长,同学都是真诚的对待,同学们需要帮助时,我会即时安慰他,帮助他。我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在家里,我听爸爸妈妈的话,有时,我会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里,我文明礼貌,尊敬老师,关心同学们。在社会上,我尊老爱幼,比如:在公共汽车上,我会主动把座位让给那些老弱病残的人。我认为这些都是小学生应该做到的。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我会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一起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有一位女同学因为英语单词和课文不会读,我就很乐意的帮助她,我们利用课间的时间一起来复习英语。对于学习上的题目不会做时,我会不求回报的帮助他,并给他讲解题目。同学之间就多应该互相帮助,只有互相帮助才会让我们班级变得更温馨,才会更像一个大家庭。在汶川大地震后,我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零花钱都捐给了灾区小朋友。有时,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白色垃圾,我会主动的捡起垃圾放入垃圾箱里。

在学习中,我认真,我努力。从不在班级里面声张虚势,我从小就养成了虚心的好习惯。对待学习认真的我每次都能按时按量的去完成,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从不做小动作。课间,我会写一些老师,家长给我布置的作业,因为只要多做题,遇到的题目各式各样,成绩就会不断的提高,就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不是每次都得第一,但是我的学习态度是非常认真的。我从不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好就骄傲自满,因为我知道这算不了什么,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要做井底之蛙。我必须要不断地学习,追求更高的目标。

热爱劳动也是我的特点之一。古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凡事都要从小事做起。班级里的拖地,扫地,擦窗户,擦黑板我都做过。每周星期二是我值日——扫楼梯。我每次扫的时候,我都会下决心,一定要扫得最干净,对待劳动一定要一丝不苟。所以,我每次扫楼梯口的拐角处时,我都会来回的扫上好几遍才肯摆休。每次我的朋友打扫卫生时,我都会主动的帮助她,帮她分担一点重任。每次劳动的时候,我都能很出色的完成。在公共场所,我不扔果皮纸屑,都会主动扔到垃圾箱里。有时,草坪上有许多被别人丢掉的果皮、纸屑,我都会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古往今来,人们以劳动为美,以劳动为荣,几千年来我们的祖祖辈辈用劳动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坚强”这个字眼是多么的熟悉啊!在我小学的六年生活中,我经历了无数个坎坷,但这些困难都阻挡不了我永不放弃,永不气馁的信念。当我的友谊断裂时,我并没有放弃,并没有哭泣,因为我知道友谊断裂了还可以建起新的“友谊之桥”。当我在比赛长跑累的筋疲力尽时,我选择了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当我考试考的不理想时,我从不轻言放弃,因为放弃是一种退缩的表现。当我学习压力很重时,我没有放弃,因为不放弃就是一种勇气,只要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艰难险阻也不可以阻挡我的前进。永远都不要说放弃,这就是我的座佑铭。任何困苦的事情,只要我努力做了,那么,这就是一种勇敢、不退缩的表现。

我认为,读书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所以我喜欢读书,一有空,我就看书,特别是作文书,一看就爱不释手。读书使我提高了写作水平,让我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读书使我的生活过得更充实,能学习到更多有益的知识。而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正是需要足够的读书空间。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浅析 第3篇

一、“三好学生”的本质内涵

“三好学生”是我国学校给予被评选出来的优秀学生的一种荣誉称号, 所谓的“三好”具体是指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三好学生”的评选从1954年开始, 在我国中小学校普遍推行, 采用固定的评选比例和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 是我国中小学校评价学生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好学生”的提法首先出现在1955年我国出台的《小学生守则》及《中学生守则》里, 之后逐渐演变为德、智、体“三育”的教育方针, 这一教育方针沿袭多年、影响深远。

当今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观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 且在2006年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所谓素质教育观, 就是把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 提出素质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即素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三方面标准, 其中“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两条明确提出素质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这一标准虽然在内涵上较“三育”方针来说更为丰富, 但无疑是从这一方针幻化而来, 与其一脉相承。

可以看出, “三好学生”评价的是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追求的是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是一种以激励学生综合发展为目的的学生评价制度。从其本质内涵上看, 评选“三好学生”与我国现在的推行的素质教育并不矛盾, 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的, 一定程度地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二十年来, “三好学生”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 质疑的原因种种, 有人认为“三好学生”评选过程中产生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滋生教育腐败, 侵蚀学生心灵;也有人提出在“三好学生”评选中, 学习成绩成为唯一的标准, 学习好的学生就是三好学生, 导致学生一味追求学习成绩, 限制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作为一种学生评价制度, 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 而是教育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它同时受到教育内部各个要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不可避免。具体分析, “三好学生”存在的问题, 既有制度理论发展层面的, 又有制度实施操作层面的。

(一) “三好学生”评选结果与学生升学和就业挂钩, 突出评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具有功利性, 进而产生种种不好的影响。

1982年5月5日,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 公布《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对于连续几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学生, 在升学和分配上都给予优先选择的机会;2001年1月教育部发出通知 (教基[2001]1号) 规定:根据《意见》精神, 各地在高中阶段各类学校评选省级“三好学生”的基础上, 按当年毕业生万分之一的比例评选并确定的优秀学生, 享受普通高等学校的保送生资格。两个文件把“三好学生”评选与对学生至关重要的升学挂钩, “三好学生”对学生的影响从精神层面延伸到实际利益, 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 具有鲜明的功利性。事实上, 这种规定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同样适用。

这是“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在制度建设层面的根本性缺陷, 反映了我国长期以来的人才选拔观念。我国人才选拔的观念是选择同一标准下的最优者。除了受“精英观”的影响, 在教育系统中“择优”的人才选拔观念还反映了我国教育资源缺乏的现状, 有限的教育资源, 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 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人民受教育的需求, 为了尽可能公平的分配教育资源, “择优”这一看似相对公平的做法被采用。

在基础教育阶段, 我国实施示范性学校和实验性学校的政策, 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尤为严重, 教育资源的争夺尤为激烈。为了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学生乃至学生家长之间展开竞争, 出现给具有评选权力的班主任送礼等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上文提及的教育腐败、学生心灵遭受侵害等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

(二) “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单一, 学习成绩的优劣逐渐成为评选“三好学生”的唯一标准, 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中小学在实际评选“三好学生”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实际上, 在关于评选“三好学生”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中, 有如下规定:“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要防止以学习好代替其他两好, 或者对其他两好降格以求。美术、文艺、体育等方面有专长, 其他学科的成绩在及格以上, 各科平均成绩优良, 也应视为学习好。”“既要表扬一贯先进的学生, 也要注意把原来基础较差, 经过努力, 有显著进步, 表现突出的学生评为三好学生, 以鼓励全体同学努力上进。”这些规定特别指出不能以智育来代替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 并且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发展。只是在“三好学生”评选过程中, 这一规定显然被多数学校忽视, 学习成绩成为评选“三好学生”的唯一标准, 学习成绩有很大进步但与成绩好的同学还有差距的学生也不在评选“三好学生”的考虑范围之内。这导致教师学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追求成绩上, 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要求被忽视, 甚至被歧视, 在智育上有优势的学生成为“好学生”, 学生发展美育体育等被看做是“不务正业”。

(三) “三好学生”评选主体单一, 评选的公平性无法保障, 容易导致教育腐败。

对于“三好学生”评选方式的规定是:“三好学生”的评选, 先让学生评议提名;接着由班主任公正评价 (征求有关教师意见) 再实事求是地填写三好学生登记表报学校审批。这一规定表明, “三好学生”的评选至少有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四个主体, 评选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公平性。然而, 多数学校评选“三好学生”的过程和方式是这样的:班主任不经过学生提名, 直接决定三好学生的名单, 或班主任提出三好学生的备选名单, 学生在既定范围内进行实际上毫无意义的选择, 班主任成为评价的主体, 掌握着评价过程中的所有权利, 学生只是单纯地被评价。在这种过程和方式中, 评价主体被人为减少, 班主任成为“三好学生”的评选主体, 其作用被放大, 有的学生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三好学生”, 通过不同的方式给班主任施加影响, 一定程度上影响“三好学生”评选的结果, 扰乱评选过程, 伤害学生心灵, 滋生教育腐败。

综合上述分析,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评选结果的甄别选拔功能及评选过程的异化。

三、“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改进和发展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在本质上与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并不相悖, 但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又出现一些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的发展, 鉴于此, 笔者建议按照现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对“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进行改进, 促进其发展和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及“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加强制度建设, 取消“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强调改进与激励功能, 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必须改变“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忽视改进和激励功能的状况。首先, 评选结果不再与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挂钩, 不再参与教育资源的分配, 取消其功利性作用, 取消其对学生的利益诱惑, 使学生正确认识“三好学生”的评选, 尽可能地为“三好学生”的评选的公平和公正提供一个良好前提。其次, 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在“三好学生”评选中, 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第一, 重视反馈和调节。在评选过程中, 评选者要有目的的与评选对象进行互动, 把采集的评选对象的信息及其意义传递给评选对象, 收集评选对象的返回信息, 实现信息循环, 以此不断修正评选对象或评选者的行为。最后要将评选结果以科学、恰当的方式反馈给评选对象, 促使其对自身建立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二) 增加和保障教育投入, 促进区域和校际教育均衡, 尽可能的实现教育公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好学生”评选结果运用的功利性与教育资源的缺乏与分配不均不无关系。加大和保障教育投入, 取消创建示范性学校和实验性学校的制度, 均衡分配物资和师资, 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拥有合适的配备,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最好的教育, 从根本上解决“三好学生”评选结果与学生能否接受最好的教育挂钩的问题。

(三) 采取相应措施, 使学校正确认识和理解“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要求, 改善“三好学生”评选过程的异化现象。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既规定了多方面的评选标准, 又规定了多元的评选主体, 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单一评选标准和评选主体的现象, 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出现这种现象, 一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导向, 二是因为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保障“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正确实施。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逐步推进素质教育, 为“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 建立保障“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正确实施的制度和措施势在必行, 必须使学校明确“三好学生”评选的正确标准和步骤, 对于评选过程中的异化现象, 有关部门可以进行检查和督促, 要求其重新评定, 并对有关负责人进行适当的批评或处罚。在此基础上, 给予学校一定的灵活性, 可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调整标准和主体。

(四) 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育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认识与看法。有什么样的学生观, 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三好学生”制度建设中的缺陷及评选过程的异化, 与人们持有的“抽象的人”的学生观不无关系, 忽视了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独特需求的具体的人, 把学生发展看做是环境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 出现了评选标准的统一性、评选过程的操作性、评选结果的功利性等现象。

教育观是学生观的基础, 影响和制约学生观。当今我们倡导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观, 强调促进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学生观的思想基础, 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就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发展的人、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在“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的实施中, 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学生观。首先,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其次, 要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认识到全面发展的人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又得到很好发展的人, 在评选过程中注意评选标准应用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由“三好学生”的存废之争引发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5) .

[2]田友谊.我们该如何评价学生?——由“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存废之争引发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09 (10) .

[3]齐梅.考试与教育评价理论的沿革[J].

[4]张文.论发展性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及其评价观[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12) .

评选三好学生事迹申报材料 第4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于“三好学生”评选去留的问题,多有争议。早在2008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经公开提出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在社会引起广泛争议。在前不久召开的“两会”上,有全国政协委员也发起提案,称“三好学生”评选会在学生中间产生不正当竞争,侵蚀儿童心理,建议中小学停止评选“三好学生”。

这些新闻的出现,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有网友赞成停选,表示早该停止把学生分等;有网友建议保留,认为激励成长的传统没什么不妥;还有人认为……“三好学生”评选何去何从,一时众说纷纭。

你如何看待“三好学生”的评选?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3)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三好学生”评选去留,是目前教育中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那么作为当事人的学生对此有何看法?每个同学或许都有自己真实的感受。因此将这个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应该是人人都有话说、有内容可写的。作文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交代的是社会上建议废除“三好学生”评选,第二段交代的是网友对“三好学生”评选的看法。然后在试题要求中提出“你如何看待‘三好学生’的评选”问题,给试题的材料与学生的构思作文搭起了一座桥梁,要求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无论怎么构思,其立意不外乎有几种观点:(1)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其理由是:①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②“三好学生”评选往往设置比例,和教育方针相悖。③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④“三好学生”享受升学加分的优惠,导致不公平竞争的出现。⑤“三好学生”往往是教师指定的,而这些学生并不一定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⑥学校推举的“三好学生”往往只是成绩好而已,不注意品德,并非真正的“三好学生”。⑦评选过程不具体公平性,评选活动容易滋生教育腐败。等等。(2)保留“三好学生”评选。其理由是:①“三好学生”是学生的榜样,是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②通过评选让学生有了目标与指南,给他们正确的导向。③评选“三好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发掘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能力。④有了竞争,学习才会更有乐趣、更有动力。⑤有助于促进自己向别人学习,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自身修养和学习成绩。等等。(3)改革“三好学生”评选。①完善“三好学生”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起到助推的作用。②使“三好学生”评选的内涵更加丰富而全面,以鼓励学生发挥专长的新标准取而代之。③建立“三好学生”加“特长生”的评选机制,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人之长,补己之短。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评选标准的多元化。⑤改善评选方式,不再单一依靠学校来评,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等。在写作时,不管你对“三好学生”的评选持何种看法,都应该做到观点鲜明,立意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学生佳作】

废弃有必要

张 庶

不知自何起,“三好”风盛行。穿梭于学子,激荡于心中。人人仰慕之,奋发而争荣。若谓“三好生”,喜乐从心生。“三好”利与弊,由此可见明。

“三好”系前途,平众惹非议。人之价值在,非能“三好”议。一人贤才否,先闻其德馨,再而学业深。若只见“高分”,不闻其为人,目光之短浅,思想之狭隘,处事之武断,毋能招良才。忽念古人言:“金玉是其外,败絮则其内。”渊博本固好,内心犹重要。知识蔽其外,德善涵其内。其外可再修,其内难充盈。

世本无完美,何必以此衡?若只死读书,何异明八股?众人向往之,创新可不复。死念圣贤书,不如眼开明;一味读写算,不如去实践。何谓之“三好”?心善第一位,德才再兼备。辅之以气量,衡人之准标。莫再“分”独占,选才有缺陷。

众生皆平等,何以分等论?人之尊严在,不容视不见。“三好”美名曰,励生奋而强。不知学子心,早已纷乱忙。朝暮相处间,不免杂念乱。多虑注心间,何以除杂念?杂念若不除,不能专心读。不堪重负时,学业置一边。

学而轻松者,大多成功哉。游走于大地,畅想于天际。释压无忧虑,专一而攻取。戴上“三好”镣,束心缚身体。阶级价值观,等级心中立。学本应无虑,何料施压力。差生只谓差,只羡不能语。乍看面释然,实则心里酸。心闷而怨己,谁能看透穿?

“三好”谓之然,部分有不专。因其之所重,不免生歪念。私自而内定,其乎不外传。德智体美者,可叹不可怨;冒名顶替者,心安理自专;愤愤不平者,双手难回天;不劳而获者,哪管他人怨。如此之不公,怎教众人从?社会似天平,应当两端重。今朝看往昔,何时得公正?

既无法公平,要之有何用?公私不分明,难以来判定。只为求形式,涵虚混太清。如此选人才,无望又叹哉。真学没于世,庸才长乐哉。高贵愈高贵,贫难愈贫难。两极愈分化,矛盾愈突显。人民应和睦,安享太平年。

与其谓“三好”,莫如成绩好。各自扪心问,是否依公道?务必着其内,选才之必要。还原其本质,定当人心到。如若难改之,不如弃不要。评人之准标,不一定“三好”。如此混杂乱,于人无可靠。何去何从之,自会见分晓。若问吾之意,废弃有必要。但愿此事消,人人乐逍遥。

[点评]这是一篇形式新颖的佳作。文章采用五言句式的形式,对“三好学生”评选的弊端,从人的价值、选材标准、给人影响、评选不公等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议论。文章构思精巧,用词典雅,内容充实,显示出作者较高的写作能力。

“三好”,华而不实的名片

陈若冰

前不久召开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了这样的提案:应当取消中国的“三好学生”评选。这一提案再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三好学生”这张华丽的名片,究竟该何去何从?

“三好学生”,这个称号应该是大多数学生所希望得到的,这不仅证明着自己的能力,更有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可这也在无形之中将学生划分成了三六九等。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此而更加努力,还有一部分人,会因为没有被评选上而感到意志消沉。甚至有些学校,让好学生戴红领巾,而让差学生们戴绿领巾。试问,哪个学生能没有些自尊?小孩子们的心灵有时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得多,那些老师领导们可“伤不起”这些孩子。

有人觉得,评选“三好学生”,还是比较公平的。每个人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记名投票,当然公平。可实际上呢?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三好”是哪三项好,就仅仅凭借自己与同学的亲密关系来投票。最后,可能表现并不出色但人缘好的学生被选上,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却被人遗忘。而更有些触目惊心的是,学生们仅仅是为了拉选票,采用各种手段。曾经看过一个短片,短片中讲述了同班的三个小学生,为争得班长的职位,明争暗斗,甚至家长也为了自己的孩子动用各种关系,拉拢人心。而现实生活中“三好学生”的评选与此也如出一辙。其实,“三好学生”的评选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而更多的则让人有些心寒。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给人印象颇深:“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可现在,有高考,有些人照样拼不过富二代、官二代。在那张试卷之内,你也许拼得过;可是在试卷之外,你就拼不过了。自主招生、各项加分,他们的简历满满当当,而你的却是薄薄两页纸。而孰真孰假,孰优孰劣,却是不得而知的事了。他们的父母,也许稍微动用手中的钱或者说权,荣誉称号带来的加分便轻易到手;而穷人家的孩子,十分努力却也不一定能得到什么。“潜规则”的暗流波涛汹涌,连“三好学生”的评选也被侵蚀得变了味。

归结起来,争夺“三好学生”称号,也就是争夺升学的优势和充实的简历。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三好学生”的评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认为它的确该止步了。也许当升学的名目繁多的加分政策取消,社会更加公平公正,这张华丽的名片才会现出真正耀眼的光芒。

“三好学生”,这蒙上尘土的光环是否该留在学生们的头顶上?我想,它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点评]这是一篇分析较为透彻的议论文佳作。文章题目就将“三好”称之为“华而不实的名片”,既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作者的观点,又给人以形象生动之感。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结合作文材料中的现象,从而提出了“三好学生”评选何去何从的问题。文章主体部分围绕着这个问题,作者从对学生心灵影响、评选过程不公正、评选过程潜规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议论,最后结尾,作者鲜明地提出了“它是该离开的时候了”的观点。文章观点突出,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三好”啊,还是留着吧!

李 政

近来人们对“三好学生”评选去留的争议颇为热烈。前不久召开的两会上,又有委员提出要取消“三好学生”的评选。我不知道,怎么一个区区“三好学生”的评选竟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实话实说,我过去一直是“三好学生”头衔的宠儿,拿奖状拿得手都麻木了,也没感觉有什么异常。直到人们议论纷纷,我才不得不跳出这个圈,客观地将“三好学生”的评选打量一番。

有人说,“三好学生”的评选带来了不正当的竞争。传闻有的学生为了得到“三好学生”的称号,贿赂老师,跟老师套近乎。我很奇怪,“三好学生”有那么好吗?竟然要用这种手段?况且,得到以后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呢?只为满足一下自己那小小的虚荣心,那也不能丢掉良心啊!又退回来讲,即使真有这些人也只是占极小的一部分,数都会数出来的。若因此就取消了“三好学生”这项荣誉,实在是因噎废食了。

又有人说,“三好学生”的评选不公正,一般只看成绩。这点我倒还颇有体会。记得初中评选时,大多以学习为指标。不过反过来说,单是学习好,而人品或品质上有严重问题的,也是决不会出现在同学们投票的名单之列的。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学习成绩居中,但在同学中有口皆碑的人,也得到了此项殊荣。应该说,我从小学到初中经历的这些评选还是比较公正的。不过我并不否认,有些地方对“三好学生”采取任命的方式,跳过了投票这一环节;亦有老师宣布,期末考试前五名即为“三好学生”。这些的确属于脱离评选“三好学生”的本意了。他们想利用这个头衔,来刺激学生们好好学习,而可悲的“三好学生”称号竟成了个工具。

综上来看,这些所谓“三好学生”评选所带来的弊端,不是由于学生自己没调整好心态,而是地方在执行上出了问题,好经让和尚给念歪了。我实在看不出“三好学生”评选本身有什么过错,若非要取消那也只能是因为我们无法改正自身。其实,任何奖项的评比,只要是人评的,总会有疏漏之处,诺贝尔奖亦是如此。区区一个“三好学生”评选不至于兴师动众,争个喋喋不休。“三好学生”评选不是还能带给学生一些竞争力吗?有竞争才能有进步。另外,对于荣获此称号的人,也一定会鼓励他一直做好下去。这般诸多好处,人们难道看不见吗?回过头讲,中国的教育制度其实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我们似乎更应该关注那些本质性的问题,而不应该揪住个“三好学生”评选不放,舍本逐末。

跳出这个圈,“三好学生”评选啊,还是留着吧!

[点评]这是一篇观点鲜明、情感真挚的议论佳作。针对作文材料中有人提出的废除“三好学生”评选现象,作者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三好学生”评选啊,还是留着吧!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从人们对“三好学生”评选的议论入手,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及感受,对人们的言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并对“三好学生”评选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文章分析情感真挚,说服力强。

省优秀三好学生申报事迹材料 第5篇

在生活方面,他团结同学,乐于帮助他人,更在生活中体现着作为一名党员的先进性,在思想行动上为同学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并以实际行动来鼓舞大家,带动大家共同进步。正因为如此,他不论是在班级、系部,还是学校,都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在工作方面,他积极进取,做事认真踏实,任劳任怨,负责并组织了多次班级及系部活动。大一在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期间,他所在班级的团支部被评为校级“优秀团支部”。在校“团组织生活创意大赛”期间,他组织并参与了系部的“团组织生活创意大赛”准备,在初赛中他代表系部参与了校级初赛评选,为系部争取了初赛第三的成绩,在决赛期间,他也积极组织参,最终与大家一起赢得了校级决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思想政治方面,他立场坚定,遵守党的章程。积极参加学校、系部、党校的各种培训。在党校学习期间他积极学习党的知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并在2010年12月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现如今已经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同时他也积极参加校级、系级各项培训,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学业方面,他的专业课程一直名列前茅,在班级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常常给予同学专业课程上的帮助。大学期间还荣获过校三等奖学金,均无考试不及格等现象。

在校期间,他自身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培训和比赛,为集体及个人争取到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附:获奖情况:

2010年12月,完成了党校的学习,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2011年4月,在班级担任团支部书记期间获得了校“优秀团员”称号,所在团支部获得了校“优秀团支部”称号。

2011年5月,获得校“建党九十周年征文大赛”第一名,系“服装创意大赛优秀奖”。

2011年5月,组织并参与的校“团组织生活创意大赛”获得,初赛第三,决赛第一名,”。

2011年6月,获得设计艺术系团总支学生会“优秀学生干部”。2011年7月,其长篇诗歌《为党歌唱》代表学校被选送至中国大学生在线网,并发表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上。

2011年11月,获得了全国普通话考试二级乙等。

2011年12月,获得系“优秀学生干部”

申报省三好学生标兵事迹材料 第6篇

刘思善,男,中共党员,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人文教育专业2004级学生。在校期间先后担任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沈阳师范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兼沈阳师范大学学生代表提案委员会主任。沈阳师范大学第一届学生申诉委员会委员、沈阳市学生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2001年考入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抚顺市第二中学,任校团委办公室主任兼组织部部长。在中学期间,先后被评为辽宁省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抚顺市优秀团干部,抚顺市教育系统优秀团干部,抚顺市教育系统优秀团员。2001--2004年在校团委任职期间,所在团委先后被评为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04年5月在抚顺市第二中学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进入大学以来刘思善同学一直从事共青团和学生干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同学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和广泛的影响。同时不仅在学生干部工作方面,在思想政治、专业学习、学术科技、社会实践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思想政治方面——坚定理想和信念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模范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期间,积极参加党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与讲座活动,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作为唯一一名师范生党

员代表先后参加了沈阳市委和沈阳市委教科工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督导组组织的座谈会。2007年撰写论文《大学生入党引导教育的创新研究》在沈阳师范大学入党积极分子理论研讨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008年撰写的论文《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的思考》获得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三等奖。

2005~2007连续三年获得沈阳师范大学思想品德奖学金。

二、专业学习方面——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入学以来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平均学分绩点始终保持在3.0以上,学科教学论、历史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书法艺术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成绩均在90分以上。综合测评成绩在全专业排名第一,并且顺利的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2006获沈阳师范大学二等学习奖学金,2007获得沈阳师范大学一等学习奖学金。

三、学术科技方面——积极参加、成果丰硕

进入大学以后除了认真学习教学计划上规定的科目以外,同时积极参加到科研活动中来。自2004年起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七项,所有项目均已结题。

在参加大学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2004年至2005年期间,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编号:FFB011132)的研究工作。还参与了全国

‚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创造性策略研究》(编号:DHA010286)、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创造性策略研究》(辽教函

[2001]12号)、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世纪中小学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辽教函[2001]12号)、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在校本培训中的提高》的研究工作。

2006年参加的《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科研项目,获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联合颁发的‚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以来先后在《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发表论文《大学生第二课程素质教育项目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在《中国科技信息》(2007.7)发表论文《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在《科技信息》(2007.31)发表论文《当前电视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理论界》(2008.1)发表论文《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的思考》,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5)发表论文《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思考》。积极参加‚挑战杯‛系列比赛。2006年参加了由共青团辽宁省委、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辽宁省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第四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参赛作品《CAS创业工作室》获银奖。二○○七年参加了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

发展对策研究》获铜奖。2006~2007获沈阳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奖学金。

四、社会工作方面——工作努力、成绩显著

自2004年9月起担任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协助部长处理推优入党、团校培训、大型纪念活动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探索共青团工作新模式,组织编写了《推优入党工作指南》,完善了共青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体系,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学员2000余人。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组织建设共青团组织工作网络平台、网上团校、师大服务网等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其中网上团校为省内高校中第一个集网上注册、网上学习、网上教学、网上考试功能与一身的共青团信息化网络学习的平台;师大服务网是一个以服务为主,以管理、教育、引导为辅,集助学贷款、教务咨询、就业指导、创业指南、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导航、勤工助学、法律援助、扶贫帮困、普法宣传、学生申诉、保险理赔、学籍变动、学业核定、学生奖惩、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服务平台,是一个以网络为载体并提供全方位信息和服务的校园服务门户网站。

多次组织校园文化活动。2006年参与组织了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花样年华‚全国大学生首届短剧小品大赛。有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百余所高校(包括75所省外高校)的师生到沈阳参赛和观摩,实现了‚百所高校千名大学生‛的参与规模,共120余作品报名参加,其中有18个作品进入决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沈阳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2006沈阳市‚百项优秀社会文化活动‛评选活动中,从市直及区县(市)、开发区申报的2665项群众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06沈阳市‚百项优秀社会文化活动‛。2007年参与组织了沈阳师范大学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并选送了大批高水平的精彩节目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各类作品在辽宁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1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9项,获奖总数位居全省高校之首。其中,选送的舞蹈《三鼓舞——和谐之韵》荣获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专业组第一名,并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表演,受到了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多次组织科技创新类竞赛。2006年组织了第二届‚挑战杯‛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主持编写了《‚挑战杯‛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指导手册》,为我校学生积极参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选送优秀作品参加了第四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我校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并被评为省本级优秀组织奖,总积分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七,是我校参加该类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2007年组织了第三届‚挑战杯‛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持编写了《‚挑战杯‛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系列材料》,为我校学生积极参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选送优秀作品参加了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荣获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

9项,并被评为省本级优秀组织奖,总积分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排名第一。

做好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2006年起刘思善同学开始负责沈阳师范大学学生代表提案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学生代表提案的受理、学生申诉的受理、在校学生权益的维护。刘思善同学经常带领学生提案委员会的委员们奔走于三个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深入学生中了解同学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最需要帮助的困难。针对教学教务、后勤服务、校园安全、学生活动、基础建设等学生关心的问题,广泛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反映同学们对学校和生活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学生提案委员会的努力,先后就食堂菜价过高、田家炳教育书院附近缺少照明设施、冬季生活区供暖温度较低、生活区浴池收费过高、音乐广场地面较滑等问题进行提案,并得到了解决。自2006年起,刘思善同学担任沈阳师范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委员,作为委员中唯一一名本科生代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到学生申诉的调取证中去,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在负责‚学申委‛秘书处的日常工作期间,共受理学生申诉20余人次,较好的完成了学生申诉的处理工作。

自2004入学来,连年被评为沈阳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沈阳师范大学优秀团干部,2005年被评为沈阳市优秀共青团员,2007年又被推选参评沈阳市大学生标兵。2005~2006连续获得沈阳师范大学社会贡献奖学金。

五、社会实践方面——踊跃参与,发挥所长

在2006年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组建了省本级重点团队,选择了以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和建党八十五周年为主题的‚红色之旅‛社会实践考察团,形成了《红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初探——基于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为辽宁省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参考。2006年11月所带领的团队被评为‚二○○六年辽宁省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2006年11月个人被评为‚二○○六沈阳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由小编爱笑的傻瓜整理的文章评选三好学生事迹申报材料6篇(全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

Tags:事迹   申报材料   评选   三好学生  

搜索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