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卷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精选6篇)
全国I卷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第1篇
高考真题理科数学 (全国I卷)附答案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D
6、B
7、C
8、C
9、A
10、A
11、D
12、B
13、1
14、√3
15、2
16、- 1/4
17、
18、
19、
20、
21、
22、
23、
全国I卷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第2篇
试卷解读
今年的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2.关注人类未来,拓展国际视野
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3.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全国Ⅰ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天津作文题“中国面孔”包含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普通民众的奉献精神,可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发愤图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全国Ⅰ卷)、“《古文观止》”(全国Ⅲ卷)、“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全国Ⅱ卷)、“中华文化”(全国Ⅲ卷)、“中华文明史”(江苏卷)等等,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
此外,为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试题命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理念,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卷。例如古代诗歌阅读中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龄、陆龟蒙、陆游、韩驹的诗,文学类阅读中海明威、沈从文、刘庆邦、葛亮、于坚、梁衡的小说和散文,语言文字运用中篆刻艺术、潍坊风筝等语料,都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越野滑雪、有氧运动等素材,传达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体育意识。蒋子龙《记忆里的光》、白居易《观刈麦》等素材,则蕴含着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通过精心设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润的方式在语文试题中得以体现。
全国I卷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第3篇
1.基于标准,突出对英语核心素养的考查。
试卷按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16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及其说明命制,不仅重视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考查,而且体现对英语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突出能力立意,指向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四基”),突出表现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命题中。整套试题难易适度,没有超纲现象,也没有偏、难、怪题。命题角度灵活,选项设置巧妙,题目看似简单,却不易答对。
2.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突出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考查。
试题的语篇材料选材新颖,贴近时代生活,体现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突出跨文化交际意识,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内涵。例如,阅读理解材料的B篇涉及美国社会老人是否应该跟子孙生活在一起的讨论,D篇讲述不同文化背景下沉默的不同内涵,语法填空材料讲述一位外国大使对中国大熊猫的不解情缘。考生要想理解这些丰富的中外文化内容,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从另一方面来说,试题也考查了考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
3.阅读理解词量增加,试题侧重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近五年来,阅读理解一直保持较大的阅读量,均由5篇文章组成,题型结构和题量保持稳定,总词汇量接近2000词。2016年的阅读理解词量创五年来新高,总词量到达了1950词。
阅读理解选材原汁原味,语言地道、考究,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文中的长、难句较多,句子结构复杂,内容涉猎面广,有一定的深度,考生需要认真研读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题目设计相对简单,但是选项的干扰性和迷惑性较强,很多题目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需要考生正确理解事实性信息,经过思考、推理才能选出正确答案,侧重考查考生的深层思维品质。
4.书面表达标新立异,突出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6年的书面表达试题标新立异,独具匠心,一改往年“文字提示+内容要点”的老面孔,展现了一种写作命题的新思路。试题提供的情景材料非常简单,只有题目要求,没有专门列出指定的内容要点,这是近年来开放程度最大的题目。考生务必要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认真审题,根据题目要求提炼和确定写作要点,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完成交际任务,这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能够考查出考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下面,笔者从考查内容、试题分析、试题解答等方面对2016年新课标I卷的各大题型逐一分析,以便了解命题意图和考查重点,把握命题趋势,明确复习备考方向。
(一)听力(略)
新课标I卷虽含有听力,但有些地区将该部分成绩算作参考分(如河南、山西等)。因此,对听力部分在此不进行分析。
(二)阅读理解
【考查内容】
阅读理解侧重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兼顾考查考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阅读策略等。
2016年新课标I卷阅读理解由5篇短文组成,总词量达1950词,其中短文词量1352词,试题词量598词,读速为每分钟55.69词。短文体裁涉及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以说明文为主。短文题材多样,内容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内容涉及近100年来世界上四位杰出女性的主要事迹、美国社会的老年人应孩子们的要求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好处、作者运送造血干细胞途中的一段经历、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内涵、密码的有关知识等。
【试题分析】
20个题目中,理解文中具体信息占8个、判断和推理占10个、理解主旨要义占1个、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的含义占1个。试题侧重对文中事实细节理解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有些事实细节类的题目(例如第25、27、33、34题等)在文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对某些事实细节进行认真分析、推断才能选出正确答案。考纲对阅读技能的考查有6种要求,2016年新课标I卷考查了4种,突出对基本技能的考查。“七选五”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对语篇上下文的连贯性、一致性的把握和逻辑推理能力,暗含对文章基本结构理解能力的考查。
【试题解答】
在这5篇阅读材料中,A、C两篇比较容易,B篇和“七选五”阅读难度适中,但D篇难度稍大。现就D篇中的题目给出分析(保留原题号)。
The meaning of silence varies among cultural groups.Silences may be thoughtful,or they may be empty when a person has nothing to say.A silence in a conversation may also show stubbornness,uneasiness,or worry.Silence may be viewed by some cultural groups as extremely uncomfortable;therefore attempts may be made to fill every gap(间隙)with conversation.Persons in other cultural groups value silence and view it a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 persons needs.
Many Native Americans value silence and feel it is a basic part of communicating among people,just as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Thai persons do.Therefore,when a person from one of these cultures is speaking and suddenly stops,what may be implied(暗示)is that the person wants the listener to consider what has been said before continuing.In these cultures,silence is a call for reflection.
Other cultures may use silence in other ways,particularly when dealing with conflicts among people or in relationship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power.For example,Russian,French,and Spanish persons may use silence to show agreement between parties about the topic under discussion.However,Mexicans may use silence when instructions are given by a person in authority rather than be rude to that person by arguing with him or her.In still another use,persons in Asian cultures may view silence as a sign of respect,particularly to an elder or a person in authority.
Nurses and other care-giver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possible meanings of silence when they come across the personal anxiety their patients may be experiencing.Nurses should recognize their own person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silence so that a patients silence is not interrupted too early or allowed to go on unnecessarily.A nurse who understands the healing(治愈)value of silence can use this understanding to assist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from their own and from other cultures.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核心论点是“The meaning of silence varies among cultural groups.”。作者在第一段提出论点,解释沉默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第二段提出美洲土著人看重沉默。第三段讲述沉默在其他文化中的运用,尤其是处理人们之间的争执以及权力不等的群体的关系的冲突。第四段讲述护士和其他家庭护理员运用沉默的必要性。本文颇具特色,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每个段落都围绕段首主题句展开论述,段尾得出结论。
32.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about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
A.It implies anger.
B.It promotes friendship.
C.It is culture-specific.
D.It is content-based.
答案为C,考查推理判断的能力。提炼前三段的中心内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通读第一至三段可知,在不同的文化中,沉默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段首先提出核心论点,接着就美洲土著文化以及其他国家文化对沉默的理解和运用展开论述,旨在论证沉默是具有文化特点的。C项中,culture-specific意为“文化特异的,文化特有的”,与文章论点契合,因此该题选C。A项“它含有愤怒之意”,B项“它提升友谊”,均不符合文意。考生片面理解文中的形容词“thoughtful,empty,uncomfortable,necessary”等,容易误选D项“它基于谈话内容”。
33.Which of the following people might regard silence as a call for careful thought?
A.The Chinese.
B.The French.
C.The Mexicans.
D.The Russians.
答案为A,考查理解事实细节的能力。理解题干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题干为“下面哪些人可能会认为沉默需要认真思考?”根据第二段中的“...when a person from one of these cultures is speaking and suddenly stops,…the person wants the listener to consider what has been said before continuing.In these cultures,silence is a call for reflection.”可知,对于美洲土著人、传统的中国人和泰国人来说,谈话中的沉默是给听者思考的时间。因此,该题选A。第二段最后一句中的reflection在此意为“深思,审慎思考”,正确理解该词的意思对解答该题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34.What does the author advise nurses to do about silence?
A.Let it continue as the patient pleases.
B.Break it while treating patients.
C.Evaluate its harm to patients.
D.Make use of its healing effects.
答案为D,考查理解事实细节的能力。理解最后一段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根据最后一段中的“A nurse who understands the healing(治愈)value of silence can use this understanding to assist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from their own and from other cultures.”可知,作者建议护士要充分利用沉默的治疗效果。
35.What may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Sound and Silence
B.What It Means to Be Silent
C.Silence to Native Americans
D.Speech Is Silver;Silence Is Gold
答案为B,考查理解主旨要义的能力。理解段首主题句的意思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通读全文可知,第一段提出论点“沉默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含义有差别”,后三段举例论证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含义。因此,B项“沉默的含义是什么”作本文标题最佳。
(三)完形填空
【考查内容】
完形填空重点考查考生在具体语篇中正确理解词汇意义和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等。
2016年新课标I卷完形填空的短文是一篇记叙文,以“英雄司机”为题,讲述司机拉里在途中救人的故事。短文故事情节完整,内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试题分析】
试题材料难易适度,设空合理,布局科学。选项中的词语均为实词,有丰富的词义,在上下文语义连贯和逻辑推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完形填空加大了对短语考查的力度(例如第47、48、55、56、59题),选项出现了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词义辨析(例如第41、52题)以及单词与短语混合设置的现象(例如第47、54、55、59题)。
20个题目涉及7大词类,突出对(短语)动词和名词的考查。其中,考查动词及短语动词7个、名词4个、形容词3个、连词3个、代词1个、介词短语1个、副词1个。尤其是,加强对连词用法的考查,是近年来罕见的。下面试题解答中仅对部分试题进行了解析,试题保留原题号。
【试题解答】
A Heroic Driver
43.A.SinceB.Although
C.AsD.If
答案为C,考查连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突然,他看到一辆亮着车灯的车,“当”(As)他走近时,却发现“另一辆车”(another vehicle)在路上翻个儿了。
46.A.usedB.disabled
C.removedD.abandoned
答案为B,考查形容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他看到“火焰”(flames)从那辆“残疾的”(disabled)车下面窜出来。此处用disabled(丧失能力的,有残疾的,无能力的)形容出了严重事故的汽车,颇为形象。
47.A.got hold ofB.prepared
C.took charge ofD.controlled
答案为A,考查短语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拉里把自己的车驶向路边,拉上刹车,“拿起”(got hold of)灭火器,猛然两下就把火扑灭了。
51.A.StartingB.Parking
C.PassingD.Approaching
答案为D,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接近”(Approaching)那辆车时,他们看到一个女子试图从打破的车窗里出来。
53.A.forB.so
C.andD.but
答案为D,考查连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可是”(but)她认为那辆车要“爆炸”(explode)了。
54.A.explodeB.slip away
C.fall apartD.crash
答案为A,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参考第53题解析。
55.A.as ifB.unless
C.in caseD.after
答案为C,考查连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拉里告诉她他已经把火扑灭了,她应该待着别动,“以免”(in case)弄伤脖子。
56.A.stepped forward B.backed off
C.moved onD.set out
答案为B,考查短语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消防和急救人员一到,拉里和那个男子就“后退”(backed off),以便让他们投入工作。step forward意为“向前走”,back off意为“后退,放慢速度”,move on意为“继续移动,继续前进,(命令……)走开”,set out意为“出发,开始,生动地说明”。
57.A.womanB.police
C.manD.driver
答案为B,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拉里问“警察”(the police)他是否需要留下,或者是否“可以走了”(was free to go)。
58.A.forbiddenB.ready
C.askedD.free
答案为D,考查形容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参考第57题解析。be free to do意为“随心所欲做……,自由自在做……”。
59.A.for certainB.for consideration
C.reportedD.checked
答案为A,考查介词短语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拉里做了超出他的职责之外的事来应对这场车祸,这是“毋庸置疑的”(for certain)。
60.A.patienceB.skills
C.effortsD.promise
答案为C,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拉里的“努力”(efforts)挽救了这个女子的生命。
(四)语法填空
【考查内容】
语法填空考查考生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突出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灵活运用语法基础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解上下文意思的能力。
2016年新课标I卷语法填空的短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一位外国大使对中国大熊猫的不解情缘。在这篇短文中,考查了10个基础语法知识点:定冠词表示特指、固定短语go back to中的介词、动词与名词的转化、名词的复数形式、it的所有格作定语、副词作状语、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过去分词作定语、动名词作宾语、关系副词when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试题分析】
试题设空科学,考点明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难易适度,突出语法的交际功能。像前两年一样,今年的语法填空短文给出单词基本形式的空白仍有7个,涉及动词、代词、名词和形容词,未给单词的3个空白涉及冠词、介词和关系副词。试题突出对动词的考查,涉及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和词性转换,占该大题的40%。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短文的10个空白处除了第62题以外,其余9个空白都只能填入一个单词。短文中,有些句子较长、结构复杂,并且设空较多(例如第64~66题、第69~70题所在句子),加大了试题的难度。下面试题解答中仅对部分试题进行了解析,试题保留原题号。
【试题解答】
62.答案为was allowed,考查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用法。主语I与动词allow之间是被动关系,即“我被允许”。再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时态可知,此处应该用一般过去时。因此,该题填was allowed。考生忽略主语与谓语之间的主、被动关系容易误填allowed或was allowing。
63.答案为officially,考查副词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可知,修饰谓语will be given,作状语,应该用副词officially。
64.答案为to,考查固定短语go back to中介词to的用法。go back to是固定短语,意为“追溯到,回溯到”。
66.答案为permitted,考查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可知,动词permit作后置定语,修饰reporter,二者在逻辑上是被动关系,即“被允许”。再者,非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已经发生,应该用过去分词作定语。考生受句型“the first…to do”的干扰容易误填to permit或to be permitted。
67.答案为introducing,考查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可知,在动词include后作宾语,应该用动名词。
69.答案为days,考查名词的用法。few修饰复数名词,因此该题填days。
(五)短文改错
【考查内容】
短文改错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校验能力,检验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
2016年新课标I卷短文改错的短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作者的叔叔经营一家餐馆的故事。诚信、保证食品安全是本文表达的主题。短文设置了10处语言错误,增加和删除各1处、修改8处,保持了近六年来的命题风格。具体考查的内容有冠词、代词、名词、连词、介词、副词、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宾语从句、固定句型等。
【试题分析】
短文内容简单易懂,句子结构也不太复杂。全文共有8个句子,简单句和复合句各占4个。除了1个简单句未设置错误以外,其他7个句子均设置了错误。设置两个错误的句子都集中在短文后半部分,且都是复合句。错误的设置以词法为主,兼顾句法和行文逻辑。下面试题解答中仅对部分试题进行了解析。
【试题解答】
My uncle is the owner of a restaurant close to that I live.Though not very big,but the restaurant is popular in our area.It is always crowded with customers at meal times.Some people even had to wait outside.My uncle tells me that the key to his success is honest.Every day he makes sure that fresh vegetables or high quality oil are using for cooking.My uncle says that he never dreams becoming rich in the short period of time.Instead,he hopes that our business will grow steady.
第1处,that改为where,考查宾语从句的连接副词。“靠近我住的地方”应该用连接副词where引导宾语从句,where表示地点,在从句中作地点状语。考生看不懂句子结构,容易把that改为which,误认为考查“介词+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
第2处,删除but,考查固定句型。表达“虽然……但是……”时,though或although(虽然,尽管)引导让步状语从句,主句前不能再用连词,因此删除but。考生不考虑语境和句意、受固定短语“be popular with”的干扰,容易把in改为with。
第3处,had改为have,考查动词的时态。全文都使用了一般现在时,此处也应该用一般现在时,以保持时态的前后一致。
第4处,honest改为honesty,考查名词的用法。根据句意“我叔叔告诉我他成功的关键是诚实”可知,应该用名词作表语。考生对短语“the key to...”掌握不牢,容易把to改为of。
第5处,or改为and,考查连词的用法。根据句意可知,“新鲜蔬菜”、“优质油”应该是并列关系,因此把or改为and。
第6处,using改为used,考查动词的被动语态。主语“fresh vegetables and high quality oil”与谓语动词use之间在逻辑上是被动关系,应该用被动语态。考生找不准主语,容易错把are改为is,误认为是考查主谓一致。
第7处,dreams后加of,考查介词的用法。“dream of doing sth.”是固定搭配,意为“梦想做某事”。
第8处,the改为a,考查冠词的用法。表达“一段时间”,常用“a period of time”,其中不定冠词a表示泛指。
第10处,steady改为steadily,考查副词的用法。修饰谓语动词grow,作状语,应该用副词。
(六)书面表达
【考查内容】
书面表达考查考生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考生要准确使用语法知识和词汇,使用一定的句型、词语、词组等,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
2016年新课标I卷书面表达要求考生给外教Ms Jenkins写信,请她帮忙修改已写好的申请书和个人简历的文字和格式。
【试题分析】
该题虽然也是文字提示,属于书信体应用文写作,但它同往年的命题形式大不相同。写作要点没有单独罗列出来,而是包含在题目要求中,这对考生审题和构思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这是前所未有的创新。
经过认真审题,我们可以确定本文的写作要点有:(1)简单介绍自己、解释缘由;(2)说明写信的目的——修改文字和格式;(3)提示所附材料在哪里;(4)表示感谢。试题的情景是考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题目要求明确、清晰,开放性很强,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
【试题解答】
假定你是李华,暑假想去一家外资公司兼职,已写好申请书和个人简历(resume)。给外教Ms Jenkins写信,请她帮你修改所附材料的文字和格式(format)。
注意:
1. 词数10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经过认真审题、构思,正确的表达思路是:简单介绍一下你的身份,告诉Ms Jenkins你暑假想去一家外资公司兼职,已写好了申请书和个人简历,现在把写好的材料以附件的形式附加在邮件中,请她帮你修改所附材料的文字和格式,最后对她的帮忙表示感谢。请看下面的参考范文:
Dear Ms Jenkins,
Im Li Hua from your English writing class last term.Im writing to ask for your help.Im applying for a part-time job at a foreign company in my city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and I have just completed my application letter and resume.However,I am not quite sure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format Ive used.I know you have a very busy schedule,but Id be very grateful if you could take some time to go through them and make necessary changes.Please find my application letter and resume in the attachment.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Yours,
Li Hua
全国I卷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第4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总分60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报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阐释】
这道作文题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中的材料来源于真实事件。这一事件对我们来说相当熟悉,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并且时时打湿我们的眼眶、沸腾我们的热血、催动我们的脉搏、震撼我们的心灵,也真正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但是,熟悉材料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可以很好地把握材料。因为熟悉不等于了解,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部分考生不能准确地叙述出事件的前前后后,有的考生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把事迹与人物对应错。对于这些现象,阅卷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很多老师感叹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不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时代感。不过,大部分考生还是能够把握住题目的要求,并且按要求行文,走题、偏题的现象很少。
以下给大家提供高分作文和低分作文各一篇,让我们共同探讨高分作文的秘诀所在,追寻低分作文的失分原因。
【高分作文】
多难兴邦
河北一考生
温总理在四川地震灾区学校的黑板上郑重地写了四个大字:“多难兴邦”。这四个字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上。
多难兴邦。我们不渴望经历灾难,然而我们却能从灾难中寻找力量。春秋时期,越国被吴所灭,勾践退守会稽山。尸野遍布,血流成河,在亡国的巨大灾难中,勾践和他的子民却找到了力量。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在灾难的阴影中寻找光明,终于“三千越甲可吞吴”,灾难使越国的臣民上下齐心,励精图治,整个越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要雪耻,战事临近,父劝子,女劝夫,整个民邦都有强大的凝聚力。灾难后带给人的力量气撼山河,以色列民族在历史上受尽苦难,没有居住地的以色列民族被迫远迁欧洲,受尽了歧视和屈辱的犹太人竟在二战中惨遭屠杀。一个伤痕累累的民族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没有退缩屈服,却迸发了强大的力量,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虽然他们的行为有些无理,但犹太民族在灾难后的顽强与抗争让我们看到在灾难中凝聚的力量可以兴邦!
我们不能选择逃避灾难,却可以选择坚强面对,在灾难中,民族得以成长,祖国的脊梁得以刚强,民众的灵魂得以洗礼。
多难兴邦,邦以民为本。灾难面前,人民的成长就是邦的兴旺,在灾难中,人性的闪光点被无限地放大,爱的光芒耀耀生辉,从九八年的洪水,世纪初的非典,再到今年的冰雪灾难、地震,我们被一次次震动着。从解放军战士、医生护士,到身边的陌生人,朋友,甚至自己,我们被一次次感动着,震动着;从解放军战士、医生护士,到身边的陌生人、朋友、甚至是自己,我们都看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伟大。经受着一次次灾难的洗礼,我们的民众也变得更坚强,灾难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在增强,涓涓细流汇成爱心的海洋,每一个民众的成长坚强换来了民族的兴旺富强。
成长是痛的,却是必须的。一个民族的成长也是要付出痛的代价。灾难过去,更需要的是民族长久的思考,从灾难中有所感悟,在灾难中闪亮的人生光芒要永恒的发光,这样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是不会被困难吓倒的,愿华夏儿女能在灾难中汲取力量,坚强成长,因为我们的成长就是民邦的希望。历史会记住灾难,历史会见证中国民族的复兴。
【高分揭秘】
从内容上看,材料本身讲的就是面对灾难人民的表现,本文作者是从宏观的层面入手进行议论的,紧紧围绕“多难兴邦”来行文,无疑是符合题意的,语言流畅,中心突出。因此,这一项给19分。
从表达上看,符合文体要求,作者用词准确,语言流畅洗练,结构严谨,综合来看,这一项给18分。
从发展上看,作者能够从抗震救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升华到“多难兴邦”这一宏观的主题,这样一种主题的挖掘,就已经体现出主题的深刻。因此,这一项给19分。
最后得分:19+18+19=56分。
【低分作文】
爱的奉献
河北一考生
用心、用爱、用血、用汗水、用我们所有去爱我多难多灾的四川人民,小小的奉献就会让四川人民感到温暖,感到爱的存在。
心系中国心系四川,人民的生命是我们的一切,我们应该多为四川人民做点什么。当我们在车站购物中心到处可见的捐款箱面前,看到不管是一元、十元、五十等。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爱心去爱四川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那些嘹亮的口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都看到了政府、国家以及每个人对四川的爱。
我们可爱的军人、护士、医生,在日夜的救助着每个在四川地震中的人民,虽然我们的爱心微不足道,大家的一点一滴都汇集到一起就是一条巨龙,就是爱的连锁,我们的国家是如此的多灾多难,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经过了非典的侵蚀,遭受了冰雪的覆盖,又让我们体验地震的打击,中国人是好样的,灾难只会让我们的心更近、更团结一致,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四川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爱心,虽然是不一样的表达,我们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艺出艺,每个人都在献出自己的爱心去帮助那些受难的同胞,一个风雨的考验。
许多的明星义演捐款,小朋友的礼物,四川的人民不要害怕,我们每一个人都伸出救援的手,救出你们。这次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让我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你们看到了我对你们的关注关心。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这些都是爱的付出、爱的奉献。
心系中国,心系灾区,各界人士都对中国发出了慰问信,中国不需要同情,需要的是理解,用爱去理解中国。
看到每一个救援队救出一个四川灾民时那种喜悦,我们看到了生命价值。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看到了国家的爱心、国家的重视。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不变的主旋律,这就是爱的奉献。
【失分探讨】
文章一开篇就解说了对赈灾中奉献爱心的一种呼唤,然后具体叙述了捐款、支援不同方面的不同表现,综合起来表达出对灾难面前奉献爱心这种精神的一种感动。
从内容上看,文章从所给材料的含义出发,提炼出灾难中人人要奉献爱心,毫无疑问是符合题意的,并且能够围绕这一主题构思、行文,尽管存在矫揉造作的痕迹,但所述的内容能够表达所确立的立意。因此,这一项给13分。
从表达上看,这篇文章运用了叙述性、抒情性的语言,体现出文体特征,符合文体要求。从结构上看,有头有尾,比较完整。但语病较多,影响了语意的表达。因此,这一项给13分。
从发展上看,能够围绕主题选择材料,体现出作者正确的认识,个别语句带有强烈的感情,因此这一项给9分。
全国I卷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第5篇
阅读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1.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饱受旧社会、旧制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2.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一)文言文阅读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
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4.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5.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翻译成现代汉语。(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阅词。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10.(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古渡头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性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12.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一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予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
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表彰“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相关链接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自《辞海》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E.玻尔致力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
(2)为什么玻尔和爱因斯坦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特质。”,请结合材料分析哥本哈根学派具有哪些“优秀特质”。(6分)(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13.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________ 的天职。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1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15.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②③⑥④⑤①B.⑤②③⑥④①C.⑤①②⑥③④D.②④⑥③①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l5个字。(5分)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六、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全国I卷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第6篇
一个人的志向是激发自我奋发努力的动力,也是未来个人事业的方向。所以在填报志愿时,首先要“明志”——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合理地选择自己人生的航标。
建议
关于特长——在同等条件下,各校各专业都愿意录取那些显示相关特长的考生。假如考生在单科竞赛中(省市级以上)曾取得优胜,只要高考成绩达到了院校的提档线,被其相关专业录取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关于性格——有的同学活泼开朗,有的沉着稳健,有的是急脾气,有的是慢性子,因此在选择志愿时应考虑考生本人的气质和性格。比如,细心谨慎的考生很适合管理类专业,性格活跃、善于交际的考生很适合传媒类专业等。
由小编青春如诗整理的文章全国I卷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6篇(全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