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古诗白居易二月二解析,本文共10篇,欢迎参阅。
篇1:古诗二月二日白居易
古诗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赏析: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 ),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公元854 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 》),其实还不止是“无与”,而且是一种刺激。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潜(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听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冯浩说:“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可谓深得其旨。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篇2:二月二的古诗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黄滔)
帝尧城里日衔杯,每倚嵇康到玉颓。
桂苑五更听榜后,蓬山二月看花开。
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
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
篇3:二月二的古诗欣赏
二月二的古诗欣赏
《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宋)魏了翁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撑腰糕》
(清)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二月二日席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篇4:二月二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二月二龙抬头,正好赶上周末,爸爸说我也要去剃个头,图个吉利,这一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结果一天忙忙碌碌竟然给忘记了,等到下午五点妈妈催促着他才下楼,没想到到了理发店,那里挤得是一个水泄不通,里外开间的理发店,坐满了人,爸爸说我也要留下排队,不然真赶不上了。还好在他前面还有六个人在等待,理发师傅今天出奇的快,因为人太多,就像流水线一样,洗发的这里来,引导员指挥着他们,洗完发的这里坐,然后剃头师傅就过来了,一对一沟通,咔咔几剪刀下去头发就没了,只听得吹风机呼呼的吹着,推子无情的推着,一地的头发,工作人员不停地清理碎发,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在这里,挨个等着师傅来一剪刀,就为了图个吉利。这一天的理发师就是送福的人啊。
然后妈妈去市场打算买煎焖子,有一家很好吃,我们之前吃过一次,这天妈妈说再买一次,没想到他家的队伍已经排到了大马路上,这阵仗赶上了一个营啊,无耐的妈妈在他家买了一块没有煎的焖子打算回家自己露一小手,结果是我们调的味道稍微和他们不一样,吃起来的口感妈妈切得是扁片,人家切得是方块,真的是不可评论,但是煎出来的脆皮还是值得称赞的。这时候旁边一家卖凉皮的人对于排长队露出了渴望的眼神和眼馋的表情,谁不想自己家门口门庭若市啊。于是妈妈说既然排队就不买了,来一份凉皮吧,解一解凉皮阿姨的哀怨。
这个年就这样过去了,家家户户的对联吊钱福字也都已经撤下去了,二月开始了,一年又这样步入正轨,每天忙忙碌碌,每天辛辛苦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说辛苦付出得到回报,日后都会显现出来,我们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努力赚钱,努力存钱,努力生活,日子会越来越红火的。
篇5:二月二
今年的二月二下了一场大雪,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二月二下雪,今年的二月二有了特别的记忆。
早晨,我起身上学,出门一看,雪花纷纷扬扬的飘着,房子和地面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雪,树枝上也是挂着一层雪,形成了美丽的树挂,外面整个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走在路上,我就在想:校园会是怎样的雪景?雪在脚下“咯吱”“咯吱”的响,到了学校,我已经快成为一个“小雪人”了。校园里高大的松树,被冬爷爷用神奇的魔法变成了披着银装威武的哨兵,他在雪中不动摇地站岗。同学们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有几个女同学遭到男同学的猛烈袭击,被男同学打的满脸通红,落花流水,显得十分可爱,顿时,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月二在家乡可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妈妈们都会带着小孩到理发店去理发,剃个“龙头”,人们说:剃了“剃了”的小孩子们会特别聪明,所以,每到这一天,理发店会忙的不可开交。
我还听说了一个有关二月二的传说。古时候玉帝下令,三年不许给人间降雨。负责给人间降雨的龙王不忍心看百姓受灾挨饿,于是便给人间偷偷降雨,可是被玉帝知道了,就把龙王打下天宫,压于山下。玉帝说:“除非金豆开花时,龙王才能回到天宫。
为了拯救龙王,人们到处寻“金豆开花”。在二月二这天,人们发现玉米很相金豆,人们想:把玉米炒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人们把玉米花供奉给玉帝。余地看了没有办法,只好把龙王召唤回天庭,给人间降雨,所以二月二还有吃爆米花的习俗,我们这里还有吃炒豆的习俗。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职场学不进给我们增加了乐趣,还给农民伯伯带来了喜悦,因为小麦和果树不用浇返青水了。
今年的二月二太让我难以忘怀了!
篇6: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春天的脚步更近了,在我的家乡――天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龙头节。这个特殊的节日,古往今来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相传在唐代的时候,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然而,武则天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玉皇大帝的耳朵里。玉帝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怒,下令让龙王三年不准下雨。但是善良的龙王不忍心看到生灵涂炭,百姓受苦受难的样子。于是,龙王不顾玉帝禁令,私自降下了一场大雨。玉帝知道后大为恼怒,于是便把龙王镇压在大山下。黎民百姓感龙王的降雨之恩,于是向天祈祷,人们的一片诚心诚意,感动了玉帝,在二月初二那一天释放的龙王。就这样,龙头节的故事被人们流传了下来,于是便有了二月初二过龙头节的习俗。
在龙头节那天,天台的人们有吃火煨粽的习俗。把春节时留下的粽子放到厨房的火灶里烘烤,烧的像焦糊一样的颜色,便可以吃了,咬一口火煨粽,顿时感觉一股暖流似乎把自己包围在了其中。相传,吃火煨粽,常年可以不怕雨淋。但是在吃粽子的时候不可以全部都吃完,一定要留下两三个。
你可能会很好奇――留下两三个粽子干什么?其实啊,按照我们那里的习俗,要把火煨粽放到门坎上,用刀一刀一刀的砟。俗称“砟粽”,那随着手不停的起起落落,嘴巴可没有闲着,总是不停的念着:“二月二砟蛇皮,经营财富砟进来,蜈蚣蝎鳝蟮砟出外。看来砟粽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推陈出新的愿望啊!
龙头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吃“龙鳞”,理发,吃猪头肉,这便是我的家乡的龙头节。
篇7:白居易池上二绝古诗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篇8:二月二日 白居易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内容主要写踏春时节春游,抒发的是作者的悲苦身世,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二月二日原文: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翻译:
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
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
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
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
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二月二日背景: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 ),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公元854(大中八年)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二月二日字词解释:
⑴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⑵东风:春风。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⑶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⑷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⑸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⑹游人:作者自指。
⑺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二月二日赏析: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篇9:白居易古诗
白居易古诗
《大林寺桃花》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暮江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忆江南·江南好》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观刈麦》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宫词》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长恨歌》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yjbys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
篇10:白居易古诗
白居易四句古诗大全
白居易四句古诗大全
上香炉峰——白居易
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
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鹅赠鹤——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莫走柳条词送别——白居易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
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
少年问——白居易
少年怪我问如何,何事朝朝醉复歌?
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听幽兰——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忆江柳——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听夜筝有感——白居易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池鹤八绝句·乌赠鹤——白居易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拓展阅读】
望江南也说白居易
在唐代,白居易名声比李白、杜甫名声大。白居易名声大的原因,是他写了许多乐府诗歌。白居易的`《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可以说在唐代就是六七岁儿童都会唱两句。
白居易与元稹同时进士。刚进士的白居易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他认为爱文学的唐宪宗很赏识自己,让自己做左拾遗,我想白居易肯定这样想:宪宗陛下是个好圣上,我是他提拔的,我要让他成为圣君,我要向他反映老百姓的疾苦,我要做个好臣子。白居易写出了《卖炭翁》,望江南不知道唐宪宗看过是什么感受,肯定不高兴,自己没有想到宫中如此黑暗。但是我想他宪宗肯定转念又想:你白居易这个小子安什么心竟敢对我抹黑?由于白居易在朝堂上指摘唐宪宗“陛下错”,唐宪宗大为恼火:“你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提拔你的,你竟然与我唱对台戏。你干脆离我远一点。”白居易做了太子左赞善大夫。武元衡被刺,白居易上疏捉拿凶手,宰相以东宫之官不能言事要严办白居易。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刺史,白居易听琵琶女弹琵琶联系自己遭际写出《琵琶行》。白居易说是写琵琶女,其实用琵琶女来影射自己。早期得到皇帝宠爱,因为皇帝不高兴,自己被皇帝踢出局。这时候白居易,肯定在想:“我白居易命运怎么这么背?”白居易思想开始变化,白居易思想由早期激烈变得开始消沉起来。
820年,宪宗驾鹤西去。穆宗即位,白居易被召回长安。在长安白居易待了不长时间,白居易认为长安是非之地,自己不宜久留。自己还是明哲保身的好。白居易要求到地方任职,白居易先在杭州做刺史,后又在苏州做刺史。白居易在杭州与苏州做刺史,都为当地进行积极改善民生。不像现在有些官员民生是口号,拆迁是大事。现在在苏州与杭州,还有白居易做的功绩。
晚年白居易看透宫廷争斗,自己不想有多大官位。自己只想远离争斗,自己只想平安,白居易就在洛阳做闲官。每天白居易与香山寺和尚谈佛,与诗友饮酒写诗,白居易干脆来个号香山居士、号醉饮先生。这时候白居易已经没有多少雄心,这时候白居易真正成了白乐天。白居易写了许多闲适诗,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让唐宣宗看好。但是唐宣宗做皇帝,白居易早已经归天啦!唐宣宗爱屋及乌,把白居易弟弟提上宰相。我想唐宣宗肯定这样想:有白居易这个好哥哥,白敏中这个弟弟也不错。望江南不知道地下白居易对自己弟弟沾自己光而被提上宰相不知道怎么想,望江南在想肯定白居易会说:“宣宗圣上,您不能喜欢我的诗就认为我能够当宰相,您不能提我不成就提拔我的弟弟,后人会对我白居易说三道四的。我白居易诗也白,人也是白的,我姓也是白的,您把我弄黑了。”望江南写到这里,望江南在想:白居易在想:“反正我没叫您宣宗圣上提拔我弟弟,是您自己一厢情愿的。我白居易还是很白的。”
望江南喜欢白居易诗歌,特别是白居易的《卖炭翁》。望江南从在唐代白居易 名声比李白、杜甫大,从白居易《卖炭翁》得到一个启示:谁为百姓悲酸辛,谁就是百姓大明星。唐代如此,现代也如此。望江南从白居易《卖炭翁》上还得到一个启示:谁想名声大,谁就得真正关注民生,而不是学李白为唐明皇与杨贵妃写什么《清平调》。
由小编悦目的秋天整理的文章古诗白居易二月二解析(精选10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